上海市伊斯兰师范学校是中国伊斯兰教新型学校的代表之一,成立于1928年春,最初位于上海的小桃园清真寺内。该校旨在培养能够传授伊斯兰教义、撰写学术著作以及翻译阿拉伯语波斯语书籍的人才。

历史沿革

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原名“上海伊斯兰经学研究社”,后更名为“上海伊斯兰回文师范学校”。1930年,学校搬迁至上海青莲街222号,即中国回教学会所在地。该校的创办者为中国回教学会,首任校长达浦生同时担任上海福佑路清真寺的教长。学校曾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授课,包括来自埃及亚历山大大学的穆罕默德·卡米莱和印度籍埃及学者法杜里·伊拉希。此外,王静斋阿訇也曾在1935年受邀讲授圣训课。

办学特色

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实行三年制教育,开设了普通班和速成班,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课程涵盖《伊斯兰教圣经》、圣训、教法、认主学等经学科目,以及阿拉伯语波斯语、英语等外语课程,同时还涉及汉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哲学、教育学等文化学科。学校面向全国招收穆斯林男性青年,要求具备一定的汉语和阿拉伯语基础,通过考试后方可入学。在校期间,学生享受免费住宿和饮食,并获得必要的书籍和文具。他们还需遵守宗教规定,参与宗教仪式和社会活动。

教育成果

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共举办了四届,培养了约60名穆斯林青年。其中,一些优秀毕业生被选派前往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深造。这些毕业生后来在中国各地的清真寺、伊斯兰教团体和学校任职,对中国伊斯兰教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学校还编辑并出版了《伊斯兰学生》杂志,直至1938年因抗日战争而停刊。

参考资料

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伊斯兰之光.2024-10-19

新式穆斯林教育.中国伊斯兰教协会.2024-10-19

1928年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银质徽章.穆斯林在线.20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