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迅

王迅

王迅,男,1934年4月生。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93年起任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半导体委员会委员,《SurfaceScience》顾问编委。主要研究表面物理、半导体物理、超晶格量子阱物理。并领导建成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并领导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得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叶企孙物理奖等多项奖项。指导博士生23名,其中18人已获博士学位。指导硕士生24人,其中21人已获学位。

人物生平

王迅,1934年4月生,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

1960年1月研究生毕业。

1978年5月任复旦大学副教授,

1980年3月-11月威斯康星学院大学密澳基分校访问教授。

1984年8月任复旦大学教授,1985年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5月任复旦大学首席教授。

1999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0-1997任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曾十余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或分组主席。

主要成就

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半导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等三个国家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半导体学报》《物理》《发光学报》编委,上海应用物理中心和中国微结构高等科学与技术中心理事。

在科研上获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1996年度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中国物理学会第五届叶企孙物理奖,199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

人才培养

教授课程

王迅主讲过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晶体管原理,MOS集成电路,表面物理,大学物理等多门课程。王迅还给复旦大学的本科生当“代课老师”,教授《大学物理》等多门基础课程,每个学期为不同系科的本科生教授20到30节课。

学生交流

对于学生,他“来者不拒”,学生需要他做什么,他愿意尽量为他们服务。他报名参加了物理系的“寝室导师计划”,经常和学生一起坐在寝室里,讲讲自己的人生感悟,以过来人的身份勉励学生求知上进。

教学探索

王迅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上,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加强教学实效,王迅大胆地对课程的内容作了精简,省略与后续课程有重叠和“节外生枝”的内容。时常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结合时政社会事件,借题发挥,在与学生交流他的看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出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他还组织教师自编教材,英语授课。

指导学生

王迅培养了30名博士生和25名硕士生。

社会职务

参考资料:

人物经历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23日,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苏无锡。

个人生活

王迅对名利的态度淡泊,复旦大学的学生告诉解放日报记者尤洁:一次王迅做讲座,走上讲台的第一件事,是擦掉了黑板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几个字;第二件事,是擦掉了“复旦大学物理系首席科学家”中的“首席”两个字。

人物评价

王迅在采访中妙语如珠,但他格外强调逻辑的严密与完善,在这个“脱口秀”盛行的快餐年代,他不会说正确的废话,也不愿在缺乏深入思考的前提下信口开河。他对职称和头衔很清醒:“我就是王老师”,这并不只是他面对媒体的自许。

参考资料

院士专家.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12-12

复旦大学王迅院士乐当本科生“代课老师”.教育部网站.2024-08-21

王迅教授.复日大学物理系.2024-08-21

王迅----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2021-12-12

.::王 迅 教 授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2021-12-12

淡泊从何而来_新闻中心_新浪网.新浪网.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