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亘坚,天津财经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
王亘坚,河北丰润人,1923年10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为天津财经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财政经济学家。王亘坚教授1948年毕业于中国大学经济系,同年秋赴解放区华北大学一部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50年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王亘坚教授于1952-1957年间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财政教研室讲师,并担任财政教研室主任,1962年调天津财经学院,1979年任副教授,1983年任教授并财政系主 任。1985年赴英考察高等教育。
在与苏联专家共同执教的日子里,王亘坚教授一方面虚心向这些专家学习求教,另一方面,他又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流行于前苏联的一些财政税收方面的观点,如周转税“非税论”等,勇于提出并坚持自己的正确看法。1957年,王亘坚教授被错划为右派,被迫离开大学讲坛,下放劳动,后转至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工作。1962年10月调入天津财经大学财金系财政教研室任教师。1979年任副教授,担任财会系副主任。1983年任教授,财会系主任。1986年,财政系组建后,任财政系第一任系主任,后于1990年转任财政系名誉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1994年离休。
社会兼职
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杠杆研究会副总干事,天津市经济杠杆学会会长,天津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同时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浙江财经大学等兼职教授。
学术理论
王亘坚教授长期从事财政、税收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不仅培养了一大批财税专业人才,也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在我国财税界享有极高声望。王亘坚教授是我国经济杠杆学科的奠基人。财政理论界“价值分配论”的创立者并成为该学科的代表。揭示了国家财政运动五大规律。最早提出税收三个形式特征(即税收“三性”)的科学论断,该观点现已体现在几乎所有的财政、税收教科书上。发现并坚持物质利益规律。提出国家宏观调控理论体系新构想。创设税收科学新的学科体系。王亘坚教授的学术地位已经得到全国财税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广泛认同。
科研成果
王亘坚教授的上述学术思想体现在他公开发表的大批科研成果中。在财政理论方面,王亘坚教授先后担任《财政学概论》主编、全国统编教材《社会主义财政学》主要撰写者总、《财会知识手册》主编、《财政理论探新》主编、《经济大辞典(财政卷)》副主编等,同时还在《财政研究》、《财贸经济》等杂志上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在税收理论方面,王亘坚教授不仅主编全国统编教材《税收学》及《税收学(修订本)》,也在《税务研究》、《涉外税务》等杂志发表大批论文。他的《我国税制改革的理论根据》、《试论税收总政策》,以及发表于1956年的《有关实行周转税的若干原则问题》等论文,均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在经济杠杆和宏观调控方面,王亘坚教授更是作了大量开创性研究工作。他任主编,新华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经济杠杆论》是我国在该
领域的第一本专著,而且本书阐述的理论观点至今依然具有全国范围的领先性。在他的论文集《财政、税收与宏观调控》,以及他任课题组长的《中国市场经济与财政宏观调控》等著作中,他的经济杠杆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此外,《有关经济杠杆的若干理论问题》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论经济杠杆》、《税收是最重要的经济杠杆》、《市场经济要求有效运用经济杠杆》(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导报》记者专访)、《宏观调控理论体系构想》等论文公开发表后,受到财经理论界的高度重视。
王亘坚教授的科研成果曾获中国财政学会、中国税务学会、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四次,特别奖一次,获天津市社科成果二等奖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