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不降
姒不降(公元前1831年~公元前1753年),又名姒降,夏后不降,谥号不降。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第十三任王,姒不降是夏王泄的儿子,在夏王泄病死后继位,19岁登基,在位59年,享年88岁,是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姒不降继承了夏后泄的基本国策,致力于加强经济管理和改善人民生活。在位期间,他成功平定了九苑的叛乱,同时任用彭伯和姒扃担任要职,使国家保持稳定。他实行了减免灾区岁贡等措施,使得社会局势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姒不降在位的第59年,把王位内禅于其弟扃(jiōng),十年之后,夏王不降崩,葬于老丘。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夏王姒不降祖父是夏王朝十一任王姒芒,父亲是十二任王姒泄。夏王姒泄早年无子,直到四十二时,他的一位爱妃才为他生下了第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姒不降。姒不降生于帝泄三年(辛巳,前1840),出生在老邱的王宫。此后,姒泄对儿子十分疼爱,稍大后,便在朝中选最好的老师教他学文习武。姒不降天资聪颖,许多知识一学就会,各种武功一点就通,进步很快,十几岁时就成了文武全才。
登基与统治
公元前1818年,夏王朝第十二任王姒泄在宫中去世,姒不降以长子身份即帝位,号帝不降,以甲辰年(前1817)为帝不降元年。
姒不降即位之初,仍施行父王姒泄制定的基本国策,对内加强经济管理,努力发展生产,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对外对周边的夷族方国保持友好往来,使国家在总体上保持稳定。但这种和平安稳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
帝不降六年(己酉,公元前1812),九苑叛乱,一群奴隶和自由民联合起来造反,杀死贵族头领,组成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公开反对夏王朝的统治,并向夏王朝的统治区域发动进攻。姒不降调动夏王朝的精兵和各诸侯国的队伍进行围剿,很快平定了九苑的叛乱。《古本竹书纪年》载:“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指的就是这场战争。
帝不降三十五年(戊寅,公元前1783),商侯上甲微以皮氏乱政为借口,大举进攻皮氏(诸侯国,居今河南安阳市),将其国灭亡,占居了皮氏全部领土。接着,上甲微下令在皮氏修建都城,新都建成后,取名为殷,所辖之地称为殷邑。商族迁都于殷后,始称殷,又称殷商。至此,殷商一族几乎控制了整个北方。诸侯国之间的攻伐和扩张,对夏王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虽然这些壮大起来的诸侯并没有不臣之举,但却给夏王朝的后世子孙留下了重大隐患。
内禅与晚年
夏王不降十八年,姒不降任用夏朝诸侯国豕韦的彭伯为大理(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同时任命其弟姒扃为管理国家事务的大臣。姒扃博学多才、工作勤奋,颇得好评,夏王很是喜欢,让他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当时夏王朝减免灾区的岁贡,动员富裕的诸侯国援助灾区。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从而避免了部分地区因天灾引起的恐慌和动乱,稳定了社会局势,此后数十年,夏王朝和谐稳定,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姒不降先后生了十几个儿子,但这些儿子全都是庸碌无能之辈,难以继承帝业。姒不降的小弟弟姒扃聪明好学,很有治国才能,多年来一直在朝中辅佐他治理国政,深得他的器重。他有意把帝位传给弟弟。帝不降五十九年(壬寅,前1759),八十岁高龄的姒不降果断地做出决定,把王位禅让给弟弟姒扃。《今本竹书纪年》记载:“(不降)五十九年,逊位于帝扃。”又说:“三代之世内禅,惟不降实有圣德。”夏、商、周三代帝王,只有姒不降是位有圣德的明君,他没有把帝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有才德有威望的弟弟。
姒扃即位后,仍以姒不降的年号纪年。姒不降逊位后又活了十年,于不降六十九年(壬子,前1749)去世,享年九十岁。死后葬地不详,尊号夏王不降、后不降,谥号帝不降。
家族成员
祖父:芒
父亲:泄
弟弟:扃
侄子:廑
儿子:孔鲋
历史评价
姒不降是夏朝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夏朝版图达到最大,国家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的内禅之举更是为后世所称道,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为国为民的情怀。在《竹书纪年》等史书中,对姒不降的评价也相当高,认为他具有圣德。
参考资料
姒不降.北京历史图典文化发展中心.2024-08-09
姒不降(前1831年~前1753年).趣历史网.2024-03-08
姒不降: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通历史网.2024-03-08
夏王姒不降 —— 诸侯国开始雄起.搜狐网.2024-08-09
姒不降:19岁登上王位,在位59年,他是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百家号.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