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灵沙参
雾灵沙参(学名:Adenophora wulingshanica)是桔梗科沙参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河北省等地,生长于海拔1,200米至1,700米的地区,多生在石灰岩山沟灌丛及草地中。
形态特征
茎单生或两条发自一条根上,不分枝,高50-120米,无毛或仅有极稀少的硬毛。叶3-4枚轮生,或有时稍错开,有短柄,叶片常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条形,
长5-13厘米,宽0.4-4.5厘米,边缘具规则或不规则锯齿或牙齿,无毛或两面脉上疏生硬毛。花序常有分枝,组成圆锥花序,花序分枝有时近于轮生。花梗短,一般长不足1厘米;花萼无毛,筒部狭长,椭圆状或倒卵状圆锥形,裂片丝状钻形,长5-10毫米,宽不足1毫米,边缘有1-2对小齿;花冠管状钟形,蓝色或紫蓝色,长18-25毫米,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6毫米;花盘短筒状,上部常较细,长0.8-1.5毫米,无毛;花柱稍稍短于花冠。果矩圆状,长10毫米,直径4-5毫米。种子橙黄色,椭圆状,有一条宽棱,长1.5毫米。花期8-9月。
茎单生或两条发自一条根上,不分枝,高50-120米,无毛或仅有极稀少的硬毛。叶3-4枚轮生,或有时稍错开,有短柄,叶片常卵形,椭圆形或椭圆状条形,长5-13厘米,宽0.4-4.5厘米,边缘具规则或不规则锯齿或牙齿,无毛或两面脉上疏生硬毛。花序常有分枝,组成圆锥花序,花序分枝有时近于轮生。花梗短,一般长不足1厘米;花萼无毛,筒部狭长,椭圆状或倒卵状圆锥形,裂片丝状钻形,长5-10毫米,宽不足1毫米,边缘有1-2对小齿;花冠管状钟形,蓝色或紫蓝色,长18-25毫米,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6毫米;花盘短筒状,上部常较细,长0.8-1.5毫米,无毛;花柱稍稍短于花冠。蒴果矩圆状,长10毫米,直径4-5毫米。种子橙黄色,椭圆状,有一条宽棱,长1.5毫米。花期8-9月。
这个种至今只发现于雾灵山,1974年9月我们到雾灵山的西南坡,在一个山沟海拔1200-1700米的灌丛高草地中,发现这个种的个体极多,花正盛开,一眼望去,满是紫蓝色花,十分醒目,它的叶大多数完全轮生,仅少数植株茎上部的叶错开而近于互生,叶都有短柄,加之它们的花盘较短,花多数,集成圆锥花序,显然与 A. elata 不是同一种。而它又以花萼裂片具齿,花冠狭长而明显有别于其它具轮生叶的种类。
产地生境
产河北省东部雾灵山,生于海拔1200-1700米的石灰岩山沟灌丛或草地中,少数生于路边林下。
是桔梗科沙参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河北等地,生长于海拔1,200米至1,700米的地区,多生在石灰岩山沟灌丛及草地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相关的种
狭叶沙参(原亚种)狭叶沙参(原亚种)D. Y. Hong \u0026 Y. Z. Zhao
展枝沙参Adenophora divaricata Franch. \u0026 Sav.
长白沙参Adenophora pereskiifolia (Fisch. ex Schult.) G. Don
参考资料
植物通 雾灵沙参.www.plant.ac.cn.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