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田镇
河田镇,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辖镇,地处汕尾市东部沿海与兴梅山区结合部,汕尾市东北面,位于陆河县中部,北纬23°68’一23°28’之间,东经115°24’—115°49’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县境,东距揭西28千米,西邻海丰50千米,北通紫金38千米,南至陆丰46千米,区域总面积79.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10月,河田镇下辖5个社区及16个行政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河田镇常住人口为96026人。
河田镇是粤东地区的著名的商埠、陆河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陆河县的行政、经济、文化、科技、商贸、交通中心,境内交通沿深圳—汕头高速公路直达汕尾港,潮惠高速纵穿而过,贯通珠三角。是汕尾市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榕江和螺河水系发源地,具有独特的客家风情和客家文化,被誉为“客俗桃源”和红色旅游胜地。
2018年末,河田镇工业企业有224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共159家。
历史沿革
1958年,建立河田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撤销公社体制,设立河田乡。
1987年,撤区建乡(镇),成立河田镇政府。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河田镇地形北高南低,四面环山,形成一个小盆地。西南部为螺河冲积的狭长平原地带;东北部为火山嶂的缓坡丘陵地,火山嶂海拔786米,为镇的最高峰。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河田镇下辖5个社区及16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018年末,河田镇有户籍人口8.35万人。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经济
综述
2011年,河田镇实现工业产值12.56亿元,农业产值2.83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7238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2.44亿元,完成国、地两税5300多万元。
第一产业
2011年,河田镇粮食种植面积达32000多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400多公顷,全镇农村生猪存栏已达到4.8万多头,全镇能繁母猪2746头,鸟纲存栏500只以上的养殖户达34户,淡水养殖四大家鱼80公顷,总产量达到350吨。
第二产业
2018年末,河田镇工业企业有224家。
第三产业
2018年末,河田镇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共159家。
文化
别称
唐朝时,河田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辑畅行,令人留连,故名留镇、柳村。唐初以来,不少客家先民举家陆续迁徙至河田,主要集中在一个当时名叫竹子垄的地方开基创业,故又称河田为竹子垄。
得名
河田在历史上因经常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及连续发生多次森林大砍伐,丘陵、山地植被遭受严重的毁坏,水土流失连年加剧,河与田连成一片,致使“柳村无柳,河比田高”,故把柳村称为河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田高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俗称“河田撑景”、“出景”、“吉康庙景”,起源于当地的广福庵酬神庙会,现主要分布于陆河县河田镇河田圩一带。“河田高景”产生于漫长历史时期和粤东山区交通相对闭塞的特定地理环境,是河田客家先民远离中原祖地,南下迁移“离根恋祖”精神状态下所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客家民俗,是传统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完美结合、交融的民俗结晶。
河田高景一般由景床、景梗、景物三部分组成,其制作的最大特点是景旦悬在7—8米的高空,远远超过古民居屋脊高悬于空中,并由高而显“险”,而且高景各有机单元巧妙组合,奇特考究,真景桥往往由有真有假的(道具)的人物、动物、景色相组合的多托景物组成,因而显得更“巧”,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河田高景是河田客家先民继承传统、传承文化、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结晶,充分体现河田人民传承文化、酷爱艺术、渴望祖国富强的鲜明个性和人生追求,突出河田客家人“集体创作、团队协作、友谊竞拔”的团队精神,对启迪民智、传承历史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特产美食
社会
教育
截至2011年,河田镇有小学21所,初级中学2所,专职教师8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校舍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河田镇有医院2所,卫生所16个,乡村医生37人。2002年河田卫生院被评为“市级优秀护理部”。
城镇概况
河田镇是汕尾市陆河县人民政府驻地,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全镇总面积79.2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委员会和5个居委会,总人口6.5万人。河田镇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矿泉水、锡矿、稀土矿、硅矿、花岗石等。水力资源丰富,陆河县主流螺河起源于陆河与紫金县交界处,穿过县城,注入南海,全长102Km。镇属电站3座,仍有1200千瓦水力资源可开发利用。
政府开发的城南和城北两个规模较大的工业区,基础设施配备完备。全镇市场繁荣,购销活跃,在建的省森林公园——火山嶂森林公园和黄金坑温泉度假村将是人们旅游的好去处。同时加大投入,改善教育环境,全镇有中学3所,小学21所,在校中小学生1.32万人,儿童入学率达99.8%。
基础设施
大力实施兴修农业水利设施工程。筹集资金89万元,完成长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入资金247万元,完成19.3km圳渠和23宗水陂的整治、维护任务。继续加快交通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共筹集资金900多万元,完成内洞至富梅防洪公路、河田经上径至水唇公路、上径至甘坪公路,河北土地前村、布屋村、宝山青龙背至墩下自然村等道路共21km的水泥路面铺设。
道路建设
先后开通竣工13条公路32公里,总投入资金2180万元。完成自然村道共16公里,总投资64万元。2014年已100%完成了以县城为中心,通往各行政村主干公路铺设水泥路面任务。河田镇已于2004年全面完成通行政村公路和通自然村公路硬底化。至2011年,开通了北环公路,铺设了教育园区路口50米大道。
新农村建设
已规划高砂新寨文化广场,河西公路内洞至圳口路段两旁绿化美化,建设绿化带,规划建设以河西公路为依托的河西走廊,对圳口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城乡的面貌。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先后兴建了城南、新城、河南省等三个社区老人活动中心(居委办公楼)和河北省、布金、宝山、上径、高砂、宝金等6个村委会办公楼。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六个五”要求,开展新农村建设。聘请番禺区市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对先行点进行规划,提出概念性规划方案;高砂村开展“志愿者植树造林”活动,共种植树苗1000多株;共联村委筹措资金,安装路灯200多盏;河北村全面完成村道水泥硬底化建设任务,建成麻竹头下篮球场;宝山村办公楼、粤电高砂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完成主体及装修工程。通过开展新农村示范建设,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村容村貌大大改观。
文化建设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高镇城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成立了河田民乐团、海焰乐队等群众性娱乐组织,积极开展群众娱乐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小区”、“生态文明村”等活动。“河田高景”这一极具河田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已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镇累计评出文明村40个,文明户3000户。
河田镇鹰嘴峰有“冰臼”群,冰臼是指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作用,形成似我国古代用于米的石臼,故称之为“冰臼”。它是古冰川遗迹之一,是古冰川运动存在的有力证据。
社会事业
平安创建工作稳步推进。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完善治安防范机制,治安形势得到了改观。认真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事件。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各种专项检查,做好森林防火、夏季防洪、防垮塌、学校安全管理和排危等专项治理工作,并对境内两个非法开采稀土矿场予以坚决取缔。举行了“迎春杯”篮球比赛、“电影进农村”放映活动、“纪念星火计划实施20周年暨科技下乡活动”、“实践先进性,信息服务进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日活动、以“创和谐乡土文化,树文明乡村新风”为主题的“送戏下乡”活动、“省农业科技下乡巡展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举办了果树高产栽培、甲烷技术应用等农业技术讲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养技术水平。强化办学特色,努力构建和谐教育,加强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67%,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5.95%。加大计划生育基础设施财政投入,完善“一校一会两室三栏”阵地建设。围绕“婚育新风进万家”主题,全方位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服务,免费开展“三查一治”活动,送药上门,提供保健服务。人口与计生工作获“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集体”荣誉。
参考资料
陆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陆河县统计局.2021-06-15
2019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