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镇
大安镇,隶属于山东省济宁市州区,地处兖州市城区北部,东与曲阜市姚村镇接壤,南连兖州城区,西邻新驿镇,北接漕河镇,镇人民政府距兖州市城区14千米,总面积75.56平方千米。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境域设为大安镇;2008年8月,谷村镇整镇及新兖镇5村调整建制并入大安镇,并与兖州经济开发区合为一体,镇区合一管理;截至2018年末,大安镇有户籍人口48321人;截至2020年6月,大安镇下辖5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后谷村。
历史沿革
大安镇因有元代皇姑庵而得名。明万历元年(1573年)《兖州府志》载:“元鲁忠姬发按陈那颜,姓弘吉剌氏,以佐命元勋约为世婚,封王于鲁,以济、兖、单三州为其国邑,誓以男世尚主,女世为后,他族莫敢望焉。”可知此庵奉祀的乃是元朝某代嫁给驻兖鲁王洪吉剌氏的一位公主,故名皇姑庵。村亦随称皇姑庵,简称庵上。清末以大安沟为界分为两个村,沟东为小安,沟西乃名大安,即为原庵上村。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境域设为大安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设立大安乡公所。
1948年为兖州区(今济宁市兖州区)第三区,1949年改称大安区。
1958年8月,改为上游公社。
1962年,改名为大安公社。
1966年9月,改为大安区公所。1968年恢复大安公社。
1984年称大安区,1986年12月,改为大安镇。
2008年8月,谷村镇整镇及新兖镇5村调整建制并入大安镇,并与兖州经济开发区合为一体,镇区合一管理。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安镇地处兖州市城区北部,东与曲阜市姚村镇接壤,南连兖州城区,西邻新驿镇,北接漕河镇,镇人民政府距兖州市城区14千米。总面积75.56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建大安区,1958年改上游公社,后又改为大安区,1986年建镇。1996年,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4.6万人,辖41个行政村。
原谷村镇1949年称第二区,1958年改谷村公社,1986年改乡。1995年12月,撤销谷村乡,设立谷村镇,面积52.8平方千米,人口3.4万人,辖37个行政村。
2008年5月,撤销谷村镇,将新兖镇楚家洼、高家庙、宋家、董家、朝阳等5个村和谷村镇整建制并入大安镇;调整后的大安镇与兖州经济开发区实行镇区合一的管理体制,辖85个村,7.39万人,总面积116.8平方千米。
区划详情
截至2011年末,大安镇下辖1个社区、86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大安镇下辖5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后谷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大安镇辖区总人口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4万人,城镇化率37.8%,另有流动人口1.22万人,总人口中,男性4.59万人,占51%;女性4.41万人,占49%;14岁以下1.71万人,占19%;15—64岁6.3万人,占70%;65岁以上0.99万人,占1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7.02万人,占78%;有回族1.98万人,占22%,人口出生率11.4‰,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5.6‰。
截至2018年末,大安镇有户籍人口4832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大安镇地方财政收入2.27亿元,其中两税地方收入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948万元,增值税1.88亿元,企业所得税0.7亿元。
2018年,有工业企业166个,规模以上企业5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14个。
农业
2011年,大安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10.5万亩,人均0.87亩,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农业总产值1.16亿元,粮食总产量7.73万吨,肉类总产量1.87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生猪饲养量5.5万头,年末存栏5.5万头;羊饲养量6500只,年末存栏6500只;牛饲养量3100头,年末存栏2700头;家禽饲养量149万羽。
工业
2011年,大安镇工业以装备制造、农业机械、化纤纺织、食品加工、精细化工、高新技术、物流服务七大产业为主导,工业生产总值242亿元,各类企业400余家,职工1.78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4.78亿元,比上年增长25%。
商贸
2011年末,大安镇有商业网点1110个,职工3200人,城乡集贸市场10个,年成交额2亿元出口总额1.1亿元,比上年增长84.6%,主要产品有特种钢、化纤材料、ADK造纸助剂、大丰谷物收割机,销往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
金融
2011年末,大安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各项贷款余额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
坚持工业立镇不动摇,建设富裕大安。
2006年规模企业销售收入完成18亿元,民营企业缴纳税金完成6000万元。2007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亿元,占全年任务的77%,
坚持镇村管理不动摇,建设活力大安。
进行综合整治,改善镇村面貌。成立了30多人的专业执法队伍和环卫队伍,先后开展了违法建筑专项整治、镇驻地和通向城区道路专项整治、镇容专项整治和清洁家园工程,对城乡结合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绿色通道规划控制区已有的违法建筑物、搭建物、构筑物,分步骤、分阶段依法逐步予以拆除。取缔占道经营、超门头经营。规范沿路广告牌设置,严禁乱摆乱放。镇与村沿街企业、业户、居民签订《实行门前三包,创文明单位责任书》。新建大型垃圾池2处,统一粉刷墙面4万余平方米,建美画墙1000平方米,新画彩画1000余幅。全镇达到了整齐、清洁、美化的效果,综合整治大见成效。结合城市管理年活动,对该镇的小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进行了及时修编,对城市规划以外28个村进行了新一轮规划,镇村管理和整体形象有了大的改观。规划建设新型中心村。规划建设了5个示范新村,14个园林化村庄,5个绿化样板村,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3个提档升级村,13个文明小康村,无三堆的村已达到30多个。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13个村已完成80%小街巷硬化,41个村达到自来水100%入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的村21个,41个村宽带进村。稳步推进“三化”工程和“五通一有工程”。即道路风景化、村庄园林化、住宅楼房化,村村通柏油路、通电、通自来水、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有澡堂。广场、道路、街巷绿化建设植树50余万棵,花20多万株。对镇村主干道进行高标准管护和绿化,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使每条道路都成为亮丽的风景线;以花团锦簇、四季常绿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园林化村庄,做到远看象森林,近看象花园;大力推进小康楼建设,已建小康楼1500幢。
坚持统筹协调不动摇,建设文明大安。
高度重视教育卫生事业。镇里已经建成中心中学、成教中心两处省级规范化学校,黄屯中心小学、夏村小学两处济宁市规范化学校,7处济宁市一类幼儿园,20个村建起了农村文化大院,29个村卫生室进行达标改造,新农参合率达98%以上。二是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主要有土地所办公楼、村级办公场所、卫生院综合门诊楼和计划生育服务站规范化建设,这四项工程高标准建设,达到规范化要求,2007年全部建成启用。加强农民综合文明素质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开展了“文化进村”、“文明入户”、“四进家”等活动,实施了农村电影“三个一”工程(一个村一个月放一场电影),提高了农民群众综合文明素质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通过镇党校和成教中心对1200余名群众进行了管理技能培训、经营技能培训、种养技能培训、创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坚持发展稳定不动摇,建设和谐大安。
坚持以法治镇,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群众,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大力加强信访稳定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和平安建设活动,平安村居创建率达90%,全镇41个村全部建成文明一条街、法制宣传一条街,设立了村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坚持打防并举,狠抓治安防范和“严打整治”工作,加大司法调解力度,充分发挥调解中心的作用,将矛盾解决在基层,确保安定团结,治安保险承保面达4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观念,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制,人民群众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构建了大治安、大信访、大安全、大保障的工作格局。坚持“一岗三责”,在抓好经济建设、信访稳定的同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权利就是责任”的思想,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文化
地名由来
2011年,大安镇,镇人民政府原驻大安村而得名。
文物古迹
檀乡故址位于大安镇二十里铺村。为春秋时期檀城,西汉檀乡故址。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滋阳县志》记载:“檀城在城东北二十里”,“瑕丘有檀城,古灌檀地。周时侯国,亦曰檀乡”。《路史》亦云:“兖有檀乡。”本村曾出土有西汉铜灯、大泉五十钱币、隋朝瓷器等文物。又有记载该村有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的庙宇延祥观。本村位于兖州区宁阳的大道旁,明清两代设有铺递,名南漕河铺。因距城二十里,又称二十里铺,后即成为村名。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滋阳县志》记载:“东德政乡?西大南社?北二十里铺。”灌檀为周侯国,炎帝之后,后因以为姓。历史上的檀姓名人多与此地有关。如春秋时有檀弓,战国时有檀子,东汉有著名学者檀敷(瑕丘人)。
交通
2011年,大安镇有济微公路、京沪铁路、新菏兖日铁路穿境而过,镇区开通公交线路3条,日发客运汽车156班次,日均客运量4900余人次。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大安镇有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1300人,专任教师102人;小学11所,在校生3600人,专任教师31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147人,专任教师28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2%,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1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科技
2011年末,大安镇有省级技术研究中心4家,济宁市级技术研究中心3家,各类科技人才200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个。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大安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87个,各类文化专业户72户,各类图书室87个,藏书50万多册,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26人。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大安镇有邮政局2个,代办所31个,报纸、累计发行12.3万份(册),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87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3万户,电话普及率78%;移动电话用户4.8万户;互联网用户63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260万元。
2011年末,大安镇有镇区自来水厂3座,深水井9眼,年供水6.85万立方米,排水管道40千米。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安镇有镇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1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固定资产总值7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33名,其中执业医师45人,执业助理医师9人,注册护士40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05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大安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8户,人数114人,支出3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6%,月人均221元,比上年增长8%;医疗救助76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3万人次,共支出8.82万元,比上年增长98%,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75户,人数1757人,支出243万元,比上年增长32%,月人均115元,比上年增长3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0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80万元,比上年增长17%,社会福利费2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敬老院2家,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91人,社区服务设施93个,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32.5万元,使68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13万人,参保率98%。
获得荣誉
大安镇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综合治理模范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镇”、“环境优美乡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宣教基地”、“村务公开示范镇”,“济宁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济宁市十佳科普示范镇”、“平安济宁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1-2006年连续被评为“济宁市经济强乡镇”、2005、2006年连续被兖州区委、区政府授予“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等奖”。
2023年10月20日,大安镇入选2023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832位。
2024年9月20日,大安镇入选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876位。
参考资料
> 走进兖州 > 镇街概况.济宁市兖州区政府门户网站.2023-12-23
枣庄9个!2023年全国千强镇出炉.今日头条.2025-04-13
重磅:2024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出炉!昆山市玉山镇持续领跑全国.凤凰财经.202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