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温怀光

温怀光

温怀光(1906-1952),字亮三,沁县南里乡下张庄人。太原城东卧虎山原守备司令、中国国民党第10兵团原副司令官(1948年任职)。

1927年4月至6月,温怀光任陆军第六师司令部少尉见习、陆军第六师司令部中尉副官,次年任阎锡山行营军务组组员。1930年12月,温怀光赴南京陆军大学学习,1933年10月后,历任第六十六师四一二团少校团副、第六十一军二O八旅上校参谋长等职。温怀光于1940年任骑1军代军长,后任骑1军军长,1940年至1941年随阎锡山部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先后与日军举行了白壁关会谈和汾阳会谈,截至1943年,温怀光先后参加中国抗日战争数十次战役战斗,1945年1月,温怀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参谋长,后又兼榆次地区守备司令、陆军第十九军中将军长、第33军副军长。1948年12月,温怀光任第10兵团副司令官,次年4月24日在太原解放战争时被俘,1952年9月12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法处判处死刑,12月7日在太原执行。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温怀光1923年6月于沁县县立高小毕业后考人太原斌业中学,1926年考人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后留校任学员分队长。

军队生涯

1927年4月至6月,温怀光任陆军第六师司令部少尉见习、陆军第六师司令部中尉副官,1928年任阎锡山行营军务组组员。1930年12月,温怀光赴南京陆军大学学习,1933年10月后,任第六十六师四一二团少校团副、太原绥靖公署中校参谋、太原军事训练委员会上校科长、第六十一军二O八旅上校参谋长。

1935年,温怀光于陆军大学正则班第11期毕业,后参加中国国民党同志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铁军等组织,任国民党中将副司令。1938年3月任陆军教导师少将参谋长、第七集团军司令部中将参谋长,1940年任骑1军代军长,后任骑1军军长。

1940年11月,温怀光随阎锡山部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与日本山西派遣军参谋长楠山秀吉等举行白壁关会谈,双方商议日、阎双方取消敌对状态,互相提携,共同“反共”。1941年6月,温怀光在孝义市城外构筑大规模的“防共”工事,命令所属骑一军全部士兵和孝义县民工,昼夜不停地动工构筑,半年多时间才算初步完成,修筑起形形色色的明堡、暗。同年8月8日至11日,温怀光随赵承绶与日本华北派遣军参谋长田边盛武等举行汾阳会谈,达成了《日本军与晋绥军基本协定》,截至1943年,温怀光先后参加中国抗日战争数十次战役战斗。1945年1月,温怀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集团军参谋长,1945年9月后任山西省防军中将副司令、三十六军中将副军长,同时兼任新编一、二师联合总指挥,后又兼榆次区地区守备司令、陆军第十九军中将军长,1946年1月任第33军副军长。

温怀光于1948年2月任第十兵团附设第二指挥部中将副指挥官,同时兼任太原城东卧虎山守备司令,同年4月任第19军军长,12月任第10兵团副司令官。次年4月24日,温怀光在太原解放战争时被俘,1952年9月12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法处判处死刑,12月7日在太原执行。

主要政治作为

参与白壁关会谈

1940年11月,温怀光随阎锡山部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日本山西派遣军参谋长楠山秀吉等举行白璧关会谈,在会谈中,双方同意日、阎双方取消敌对状态,互相提携,并最终让日本军队从孝义市县城撤出。

参与汾阳会谈

1941年8月,温怀光随阎锡山部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与日本华北派遣军参谋长田边盛武等在汾阳市县城举行会谈,双方达成《日本军与晋绥军基本协定》,协定明确:晋绥军与日本军缔结停战协定;孝义县城(时为日本占领)交予晋绥军;“国民政府”给予晋绥军一定的资金、军费和武器支持等。上述协定虽未明确雁北十三县的归属,但在会谈中日方已承认阎锡山实行“山西省自治”,为完整山西政权,将属蒙疆区管辖的十三县仍归划山西范围。

家庭成员

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回忆与太原民革早期领导人交往故事.人民政协网.2024-05-03

抗日战争:阎锡山与日寇的六次洽降密谈.网易.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