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龙湖

龙湖

龙湖福建省第二大人工湖,位于永定区西部龙湖日落、汀江下游。东龙湖临仙师乡,西接洪山乡峰市镇,北为上杭县稔田镇、下都乡,南为电站水库大坝。

龙湖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第十一批52家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是国家重点水利枢纽项目——棉花滩水电站蓄水形成的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泊景区,2001年9月24日省政府正式批复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新兴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龙湖景区总区域面积166平方公里,其中湖域面积65平方公里,被称已开发的景点主要包括棉花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观光和王寿山国家森林公园

形成原因

为建棉花滩水电站拦蓄汀江黄潭河而成的人工湖,是福建省第二大人工湖。

龙湖概况

位置

东临仙师乡,西接洪山乡、峰丰镇,北为上杭县田镇、下都乡,南为电站水库大坝。龙湖是福建省棉花滩水电站水库。为发展旅游业,2000年,县人民政府命名为龙湖。最大湖面面积6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00米,最大库容20.35亿立方米。

流域概况

龙湖水利风景区,总区域面积166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65平方公里。湖中68个岛屿星罗棋布,聚散有致,如芙蓉出水,千姿百态。湖湾曲折,宽则十几公里,平坦开阔,窄处只有一线通道,曲径通幽,宛若迷宫。沿湖四周群峦叠翠,水环山抱,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水风光。湖水清澈、水质优良,常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冬短而无严寒,夏长而无酷暑。一年四季气候温和。最低水位146米,正常蓄水位173米,最大库容20.35亿立方米,最大水深100米。是发展水上运动、休闲度假、生态渔业、水上娱乐项目、商务会议的极佳场所。

1998年开始,为建设棉花滩水电站,淹没了峰市,共计搬迁了11个村(居)2816户、10870人分三期搬迁,其中原有的长化村、大园村、泥角村、俄生村俄一、俄二组外迁安置本县的凤城镇,原有的三峰村、书岭村、黄寨村部分群众和信美村部分群众、俄生村仙塘组、桃泉村蚊塘组外迁安置本县的城郊乡,外迁安置共1673户、6577人,其余在本辖区内后靠安置。1998年8月,峰市乡政府所在地峰市街迁至锦西村(锦西村于1997年7月1日由仙师乡分离并入峰市乡);1998年9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峰市撤乡建镇。

气候

景区复杂的山地地形造就了变化莫测的气候,形成独特的气象景观。群山环绕,层峦叠嶂,随四季交替,云海雨雾朝晖晚霞景观变化万千。春、秋两季山顶常有如云蔽日,烟雾缥缈,林海空濛;清晨,当晴空万里,红日在朝霞烘托中喷薄而出,冉冉升起,此刻万籁俱寂,簇簇群峰如同蛟龙出海;日暮西山,残阳如血,落霞辉映。雨后初霁,云波雾涛汹涌。

生态

景区内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植物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林草覆盖率超过90%。景区景观资源组合度好,观赏休憩价值高,山、水、林、工程和文化相烘托,人水和谐。众多绚丽的山、林、水资源和丰富多彩的生物景观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外桃园景象,是全国少有的自然景观,是亲水、近水的好去处。

成就

龙湖成功申报国家水利风景区,为永定区水利建设开创生态水利、和谐水利迈进重要一步。通过水利风景区建设,将实现水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实现水利工程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扎实推进民生水利和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关星图

相关福建省国家水利风景区

2001年第一批福清东张水库石竹湖水利风景区

2002年第二批九鲤湖

2005年第五批延平湖

2006年第六批桃源洞

交通设施

龙湖景观大桥于2021年1月通车,该桥面标高190米,桩基水位最深处达66米,是国内内陆湖大桥桩基水位最深的工程,施工难度国内罕见。该桥建成后,使永定城区到洪山集镇的距离,从原来的50公里缩短到28公里,车程从原来的1.5小时减少到20多分钟。

龙湖发展

该湖为青山所环抱,湖中有数十个小岛,与湖边巍峨的王寿山相辉映成为一大旅游景观。有旅游船公司、餐馆、旅游等服务设施。发展水产养殖,建有网箱养鱼场。在王寿山上有一条清澈的涧流,形成了多姿多彩、秀气可人的王寿山瀑布群,它时而出现在你脚下,时而又只闻其声,不见其踪;时而震耳欲聋,时而又金珠落玉盘,演绎着古典“高山流水”。王寿山的地貌景观更是惟妙惟肖,棋盘石、蜡烛石、人字石等三座主峰连结而成棉花滩水库的雄壮背景。

参考资料

永定龙湖水利风景区简介.福建省水利厅.2024-09-07

肖长培副厅长出席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精品项目交流对接会并致辞.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9-07

永定区:“四聚焦”抓实龙湖管护工作.福建省水利厅.2024-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