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泥丁

泥丁

泥丁(拉丁学名:Phascolosoma arcuatum),别名土钉、星虫动物门、泥虫、泥蒜、可口革囊星虫、弓形革囊星虫,是星虫动物门星虫纲的蠕形生物。其栖息于林下较坚实、有机质丰富的滩涂。其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湾海域。

泥丁体长通常在10厘米以内,不超过15厘米。其身圆长,呈圆筒状,似钉子,头部稍尖,黑褐色。其表皮生有无数细少突出小乳头,长着能翻出的长吻,口位于吻的前端,有许多细小的触指,伸展在泥面摄食腐殖质泥时,翻出的长吻如盛开的花朵呈星状,一遇惊动立即缩回泥穴中。泥丁的繁殖季节是4-5月份。

泥丁是一种理想的滋补佳品,可腌制、凉拌、滚烫、滚粥等。在福建省沿海尤其是闽南地区,著名小吃——安海土笋冻是由泥丁制作而成。泥丁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是水鸟等动物的食物。

形态特征

泥丁体长通常在10厘米以内,不超过15厘米。其身圆长,呈圆筒状,似钉子,头部稍尖,黑褐色。其表皮生有无数细少突出小乳头,长着能翻出的长吻,口位于吻的前端,有许多细小的触指,伸展在泥面摄食腐殖质泥时,翻出的长吻如盛开的花朵呈星状,一遇惊动立即缩回泥穴中。

分布栖息

栖息环境

泥丁主要分布于淤泥或泥沙质滩涂中,尤其喜栖息于林下较坚实、有机质丰富的滩涂,在红树林根系周围较密集。

分布范围

泥丁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湾海域。

采挖时间

泥丁整年可采挖,尤其是到了重阳节秋高气爽的季节,个体较大,下滩采挖用来做食材,凭着滩面留下的小虫孔,用特制的三角形虫锄翻开表层的泥土寻找带粉青色泥土的虫道,轻轻浅挖,即可找到。

生活习性

泥丁生存于红树林滩涂,其栖息和取食都在20-40厘米深的土壤中进行,其吞食泥沙,消化泥沙中的有机化合物,是红树林湿地典型的食碎屑动物。

繁殖习性

泥丁的繁殖季节是4-5月份。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泥丁是一种理想的滋补佳品。其是一种原生态、不能养殖的海边生物,一年四季均有,肉质脆嫩,味道鲜美。可腌制、凉拌、滚烫、滚粥等,滋阴坠火。在福建省沿海尤其是闽南地区,著名小吃——安海土笋冻是由泥丁制作而成,以去除内脏后的泥丁熬煮出胶质后冷却凝结而成。

泥丁也可制作成土钉冻,是罗源县土特产,将泥丁经多重工序加工,按一定比例配水,入锅煮开,加入佐料,搅匀舀入容器静置于阴凉少震动的地方或冰箱内,冷却结冻即成了晶莹剔透的“土钉冻”。其清凉润喉,味道鲜美。

生态价值

泥丁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以有机碎屑为食,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分解者;泥丁在红树植物根系周围密集分布,通过掘穴改善根系周围的土壤通气,排泄物也成为养分,有助于红树植物的生长。泥丁是水鸟等动物的食物。

相关影响

由于需求旺盛,泥丁在中国被过度采集食用,有时需要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同时对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在红树林区采集泥丁,渔民需要用锄头挖土寻找,而根系周围常会有集中分布的泥丁,导致许多红树植物的根系在采集过程中被损伤。

参考资料

Phascolosoma arcuatum (Gray),1928.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2025-01-11

弓形革囊星虫.中国生物志库.20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