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黏盖乳牛肝菌,又称为黄乳牛肝菌,属于蘑菇目牛肝菌科粘盖牛肝菌属。其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黑龙江省、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以及西藏自治区等地,同时也在欧洲、非洲和北美有所发现。
黄粘盖牛肝菌的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直径在3-6厘米之间,初期扁半球形,后期扁平且中部稍凸起,表面黄色且粘滑,光滑无鳞片。菌肉为淡黄色,稍厚,伤后不变色。菌柄近圆柱形,黄白至淡黄色,内部松软至变空心,基部稍膨大,其上部有易脱落的淡黄色膜质菌环。
这种双色薄瓤牛肝菌在夏秋季节常见于铁林、云杉、冷杉属等针叶林及混交林地上,群生或散生。黄粘盖牛肝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它还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助消化等功效,在中医上被认为对贫血、体虚、头晕、耳鸣等症状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黄粘盖牛肝菌的采集和保存也需要注意,其子实体易腐烂,采集后需及时晾干或烘干以延长保存时间。在食用前,也需进行充分的烹饪处理,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口感。
基本介绍
菌管口较大,角形,直径2mm左右。菌柄近圆柱形,黄白至淡黄色,长3-6cm,粗0.5-1cm,顶部有细网纹,布暗褐色腺点,内部松软至变空心,基部稍膨大,其上部有易脱落的淡黄色膜质菌环。孢子浅黄色,光滑,不正形,椭圆形,8.9-13μm×3.3-5μm。管缘和管侧囊体,26-70μm×4.5-5.1μm。
生态习性
夏秋季在铁林、云杉、冷杉属、高山松等针叶林及混交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地区
黄粘盖牛肝菌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以及西藏自治区等地,还广泛分布于欧洲、非洲和北美等地。在欧洲,它常见于阿尔卑斯山脉等高山地区;在非洲和北美,也有其生长的记录。
经济用途
可食用,黄粘盖牛肝菌富含多种氨基酸、多糖以及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能够增强免疫力、改善机体微循环等。
黄粘盖牛肝菌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助消化等功效,对贫血、体虚、头晕、耳鸣等症状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其提取物还具有抗癌活性,对小白鼠肉瘤等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参考资料
牛肝菌怎么吃才安全?.上海中医药管理局.2024-09-03
牛肝菌的奥秘知多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09-03
黄粘盖牛肝菌.食品伙伴网.2024-09-03
牛肝菌,你吃过吗?可药用,治疗腰腿疼痛,看完你就想吃了!.冬虫夏草行业.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