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角雕

角雕

角雕是指用牛、羊、鹿、犀牛等动物的角为原材料雕刻成的工艺品,狭义上则单指犀角雕,同时也指代这种创作方式的雕刻工艺。

角雕最早源于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河北兴隆县的一处洞穴堆积中曾发现石化的赤鹿角。在中国江苏省邳县则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角雕制品角镰。到了汉代,犀牛角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角雕制作材料。唐宋元明清几代,除宋元时期较少制作角雕,其他几个时期角雕制作集中在犀牛角上,制作工艺更加精巧细致。明清两代是犀角雕刻高度发展时期,受犀角形状的限制,作品多为杯、盅等小件器物。而清廷犀角杯可分为花形杯、山水杯、人物杯、仿古杯。20世纪后,角雕成为新兴工艺美术品,材料主要为水牛角,也用山羊角和羚羊角。角雕大致分两类:一是传统工艺品,主要有:烟斗、牛角梳、弯把手杖系列等;二是称为“花”工艺品,包含实用角雕、摆件角雕以及粘贴画三个系列。

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中角雕艺术始终是耀眼的明珠。考古发掘大量的角雕作品,反映了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多元性,也是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角雕艺术经久流传也彰显出其艺术独有的魅力和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016年合浦角雕技艺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9年展出新中国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广西专场发布厅,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历史沿革

起源

角雕艺术产生于约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河北兴隆县的一处洞穴堆积中发现有件已经石化的赤鹿角,纹路清晰优美,可以看出人们已经拥有了基础的图案构图规律和色彩的运用技能。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学会装饰居家和作为身体装饰物来起到美得享受,在中国江苏省邳县境内就考古发掘出(角镰)是新石器时代的角雕制品,用麋鹿的左边角来制造出来的,和现在中国农村农民使用的大镰刀相同,工具大小也相似,通体经过丁磨光滑。高约半米长,这件新石器时代的角雕制品制作合理设计到位,是当时古人智慧的结晶,同时展现出新石器时代人类他们所达到的工艺技术水平。

先秦

西周时期的角雕由鹿角制成,主要有角锥、角锤和装饰品。东周时期的角雕器物有锥、镞、簪、装饰品等。春秋时骨、角雕装饰工艺相当精湛,骨雕制品中既有一定数量的装饰品和奢侈品,也有实用品。有的骨雕制品在一件作品上将实用和装饰功能巧妙地结合,在材料材质、尺寸的把握以及在制作技艺的运用上,均已体现出对古代工艺美术基本原则的成熟理解和应用。在中国的荆门市十里铺五场村的一个楚国贵族墓中发掘出土的"角雕蟠龙"就是代表着华族的艺术的特点,利佣一个中空的野兽头角透雕制作而成,高约10.5厘米,有3三个嫡首龙互相蜡绕的图腾

汉代

中国古代角雕艺术犀牛角雕刻为主要,其作为角雕主要材料,犀牛是世界稀有动物,产于亚洲的东南及非洲一些国家。犀角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兽角,有较粗的直线纹,角的顶端有小砂眼,近似蜂窝状。犀角呈圆锥形,稍有弯曲,长短不等,在十五至三十厘米之间。表面为乌黑色,内中渐浅,为灰褐色,也有浅灰黄色。角为珍贵药材,性寒、味苦酸咸,是消热、镇惊、止血、滋补的良药。因此,早在汉代人们就有犀角制成器皿饮酒、喝水以强身祛病。自古以来犀牛角要相对比大象的牙更为稀有和珍贵,在中国历史上犀牛角就会经常与夜光壁、金银奇宝以及和明月珠相提并论等同价值。《汉书》中记曰:中国古代南越国国王赵陀献大汉刘恒犀牛角十。《抱朴子。登陟》一书中记有关于犀牛角雕刻艺术的论述,“得其角一尺以上,刻为鱼而衔以入水,水常为开。”后来,西亚等地区的犀牛角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极大地丰富了国内角雕制作的材料。

明清

唐宋元明清几代,除宋元时期较少制作角雕,其他几个时期角雕制作集中在犀牛角上,制作工艺更加精巧细致。犀牛角雕制品除了由外国使节作为礼品赠送给当朝帝王外,犀牛角雕技艺也流传到民间。明清两代是犀角雕刻高度发展的时期,主要集中在苏州市扬州市、南京、杭州市广州市等地区。明清时期,由于工艺美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雕刻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明代角雕发展较快,雕刻工艺水平较高,因受形状的限制,其作品多为杯、盅等小件器物,少有其它器型。清代角雕高度发展,但受犀牛角形状的限制,作品多为整用雕成的杯此外,还有一些小件的文房用具、摆件等。当时,由于中国与南亚交往比较密切,又与非洲各地有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角便由这些地方源源输人,这对犀角雕刻工艺的发展推进很大。角雕刻与竹、木、金、玉的雕刻艺术同为艺林珍赏之品。这一时期,角的雕刻能手有鲍天成、仲谦、尤侃江福生和尚均。他们都是身兼多技的著名雕刻家。能用角、象牙、各种硬木、香料等材料雕刻各种奇巧精美的杯、盒、坠及发簪、印章之类,工细绝伦,与当时苏州的琢玉名手陆子刚齐名,在江南颇负盛誉。因为他们雕刻技巧高超,所以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角制品在清代仍然十分稀贵。虽然有宫延工艺与民间手工艺之别,但雕刻上与象牙、竹木、金石等艺术没有严格的分工,当时擅长此技的高手很多,如施清代宫廷大约自雍正朝起开始制作犀角器,至乾隆朝达到鼎盛。清宫廷犀牛角来源于越南南掌(在今老挝境内)、暹罗(今泰国)等国进献的礼物和各地督抚的贡品。角器因受形状的限制除以整角制成酒杯外,尚有盅、碗、钵、洗、盒、鼎、炉、瓶笔山、笔架、花篮、盆景、扳指、嵌件以及供欣赏陈设用的人物、动物等雕刻。清廷犀角器也以犀角杯为多,大致可分为花形杯、山水杯、人物杯、仿古杯。

现状

20世纪后,角雕成为一种新兴的工艺美术品。所用的主要材料是水牛角,也用山羊角和羚羊角,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黑龙江省、哈尔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广东、高州、湖南、南岳等地。北海市牛角雕以虾为传统题材,充分利用牛角透明晶莹的特点,使作品极为生动。由于水牛的品种不同,牛角有的呈黑色,有的呈灰黄色半透明,有的带有斑纹。将角箱鲀削切成薄片细丝,磨光后有滋润的光泽,富有表现力。艺人们便利用这些特点制造出精美的艺术品。角常以大自然中的小生命为主要题材。最多的是昆虫和鱼类,其次是花卉和鸟兽。中国比较著名的角雕艺术有:海南海口角雕、河南南阳欧龙区角雕,合浦县角雕、内蒙古自治区牛角雕。它们都有着比较完善的文化保护和产业体系。

主要特点

造型美

“造型美”是角雕艺术的一个最显著特色。角雕艺术品的原材料为牛羊角,牛羊角在生长过程中,因每个生物的独特性,每个牛羊角的生长纹路也是独一无二的,再加之生长环境的不同每个牛羊角的造型也不一样,所以在雕刻时要“因角造型”,根据牛羊角本生的生长造型进行设计,在天然的牛羊角的基础上造型,保留天然的生长造型的情况下雕刻。在角雕艺术作品的制作上便体现出了传统与单纯,对比与调和,共同构成完美的整体艺术形象,并且综合运用多种角雕艺术设计技术手段等进行设计制作角雕艺术,以艺术形象动人,造型优美为主要方向。

工艺美

“工艺美”也是角雕艺术的一大特色。角雕工艺品的制作比较复杂,首先是要对牛羊角进行选材,选取大小、厚度合适的牛羊角,在对选出的牛羊角进行防腐防蛀防裂的处理,然后在确立创作主题以后,根据所定主题和选择的牛羊角进行设计构图,般没有新手或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是将草图画到纸上在拓印到要雕刻的牛羊角上面,进行雕刻,有能力的匠人一般不用草图,有能力的手工匠人可以一边雕刻一边进行雕刻设计。刀法和雕法是雕刻创作技法关键。十四种基本刀法,基本雕法七种。雕刻工具和辅料有手锯,锉刀、平口和拱背锉两种;雕刀、圆、平口雕和通雕等诸多工具。也有部分工具是手工匠人根据自己的习惯、爱好自己创造出新的刀具。角雕艺术的雕法大致分为镂空、圆雕、浅浮雕、深浮雕几种,根据所定主题选择采用哪种雕刻方法,也可几种方法混用,根据所选的牛羊角的厚度选择采用深浮雕还是浅浮雕,深浮雕的立体感强,需要一定的厚度的牛羊角才能支撑,因此在雕刻角雕艺术时,需考虑牛羊角的材质、牛羊角的天然造型、牛羊角的自然生长巧色等多种因素才能做出好看的角雕作品。

形态美

“形态美”角雕艺术大致归为三种:一种是典故,另外两种是谐音和象征。典故指的是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故事和传说。例如“龙凤呈祥”,常常表现为龙和凤左右呼应,周围环绕着牡丹,象征着和谐共生花开富贵。另一种是谐音,是指假借某一事物的读音用来表示另一事物。例如用“鱼”谐“余”,寓意“连年有余长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最后一种是象征,是借助具体的有形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无形的抽象化概念。角雕艺术的象征手法表现为具体的吉祥之物象征。比如:“大展鸿图”就是运用鹰,这一具体的吉祥之物来表达。“展”即把愿望、蓝图、理想打开,比喻实现“鸿图”。“大展鸿图”指像鹰一样的去实现愿望和理想。

主要分类

角雕造型主要分为两种,二维平面空间内的造型和三维立体空间内的角雕造型像平面雕、线刻、深浅平面浮雕等被统称为二维平面空间内的角雕艺术造型;而在三维立体空间内的造型有透雕和圆雕等角雕艺术造型形式。角雕题材内容种类丰富,包括虾、蟹、鱼、花、草等数百种。角雕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传统工艺品,就是被大众称为“索”的角雕工艺品。主要有:烟斗、牛角梳、弯把手杖系列等三十四个品种;二是称为“花”工艺品,其中包含实用角雕、摆件角雕以及粘贴画三个系列。

代表人物及作品

尤侃

尤侃,号直生,生于明末,江苏无锡人。善雕刻犀象玉石玩器,精巧为三吴之冠,当时即有“尤犀杯”的美名康熙中期被征调至宫廷内苑,为皇帝制作犀牛角器。尤犀杯历来被视为珍宝,北京故宫也仅有三四只佳作收藏。此梅花杯侈口,平底。口沿宽厚随形沿袭明代作风,选料大而至精,角质坚实细腻色泽如蜜蜡琥珀,打磨细致。这些均为尤侃制杯的典型特征。尤氏入值内廷,故有条件拣选最佳角材,但如同良工面对无瑕美玉不肯下刀一样,尤侃对于此杯的雕刻也颇为审慎,为珍重原犀角的天然之美,他不用深雕、透雕,而以浅浮雕为之。老干梅花,疏影横斜,比之市场曾露面的子母鸡、浴马图等题材,则高雅过之,更富文人意趣。底部刻有阳文小篆"直生”“尤侃”一圆一方两小印,笔画工细犀利,与故宫所藏过枝芙蓉鸳鸯杯的款识完全一致。而在"尤杯”中,刻有双款的更是罕见的上品。2007年纽约索斯比拍卖会上,三只由康熙时期名匠尤侃制作的犀角杯以约合300万至400 余万元人民币拍出。

鲍天成

鲍天成,晚明吴人(今江苏苏州人)。能雕琢犀角、象牙、香料、紫檀、圆盒、香盒、扇坠、钮之类,种种,精于犀角雕刻,明人称他的犀角雕为吴中绝技之一,与同时代的苏州琢玉名手陆子冈齐名。但鲍天成的作品传世很少。近人叶恭绰遐庵谈艺录》载有两件他的作品,一件雕镂精绝,杯底刻有两小印“天成”“恭制”,都是起地阳文,这个犀角杯已经流到海外。另一件作双形,后面有一扳,前面雕蟠螭衔环,张开两翼,底雕一螭负重,螭首伸出前面,螭尾露在后面,底的一边刻“晋府宝藏”,另一边刻“天成恭制”,均为起地的阳文篆字,这是叶氏的旧藏之器。另外,上海博物馆藏有鲍天成透雕浮雕犀角槎杯一件,高9.7厘米,长25.5厘米,宽9.9厘米,作槎形,上有老人坐槎中,槎下有波浪纹,并有“天成”篆书印。此杯比之上博之藏杯器形略小,而在制作之风格和艺术特征上可以说两杯在伯仲之际。

白耀华

白耀华出生于1956年9月,男,汉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骨角雕(合浦角雕)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曾沛贤1988年创办合浦金蝠角雕厂。四十多年来专心致力于合浦角雕的保护与传承。尤其擅长雕刻水族生物、飞禽走兽、花鸟草虫等,能充分利用牛羊角的天然形态、纹理色泽因材施艺。作品采用精雕细刻的写实手法,立体原雕的表现形式,虚实相间、疏密有致、大胆取会的构图,艺术感染力强,艺术形象灵动传神、栩如生。代表作品《中国梦》《神韵X和谐X鸿运当头》先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全国工艺品创新设计“金凤凰"杯金奖及“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等。重视技艺传承,至今带徒超过五百人,培养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一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五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三人。

主要地区

北海合浦角雕

北海合浦角雕属于北海民间传统技艺,一般选用质地优良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牛角进行雕刻。经过选料、开料、削坯粗雕、打磨、粗磨、细磨、抛光、热处理造型、过蜡、组装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水牛角的特点是硬而韧,薄则透明弯而不折,可雕细如丝、薄如纸。北海合浦角雕以擅长雕刻海洋生物而闻名,巧用明角的自然色泽与黑角和谐搭配。根据不同水牛角质特点,运用镂空、镶嵌、浮雕、平雕、巧色手法,因材施艺。北海合浦角雕雕刻题材也十分丰富,包括虾、蟹、鱼、鸟、虫、禽、兽、花、草、树等几百种。合浦县角雕在构图上也十分讲究,汲取绘画虚实相间、疏密有致、工意结合等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高州角雕

高州角雕,是广东省的工艺品,它利用中国南方的黑牛角和西南的滇、黔、川等地的白牛角为原料雕刻成花卉、鱼虾、飞禽、鸟兽、人物等不同品种,以花鸟鱼虾为多。角箱鲀品莹油润、色泽淡雅、纹理柔顺,既有牙、骨的质坚刚韧,又有胶、塑的轻柔绵软,弯曲不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用其雕刻花鸟,特别是鱼虾,惟妙惟肖。雕刻时,根据作品的设计要求,不同的品种选用角质肉色相配的角料。因为牛角料的局限,角雕以小件为多,大件作品则宜镶嵌雕制。按照产品的要求,进行开料或拉丝,然后雕刻、打磨、镶嵌,装配等。

内蒙古牛角雕

内蒙古牛角雕工艺品,其质地细腻,色泽自然雕琢精细。是艺术收藏、居室装饰及旅游纪念的工艺美术品。蒙古族艺术工作者以精湛的雕刻技艺,将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民族情感融入到创作当中,在继承角雕艺术精华的同时,创新制作出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文化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工艺品。内蒙古牛角雕工艺品需选用天然角料,水牛角黑色反光柔和而明亮,黑如炭没有杂色;黄牛角呈黄色半透明,手感舒适,色泽温润,每把牛角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黑色或者血丝等,其色彩也是丰富。

垫江角雕

重庆垫江角雕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属于传统技艺类别,是重庆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为136-33。垫江角雕以珍稀名贵的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的白牛角为原料,利用牛角的天然色泽纹理,采用中国画的构图设计,将各种图案以浮雕和镂空的艺术手法展现,并用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雕刻成精美艺术品。垫江角雕工艺精湛,造型古朴,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民族风格和巴渝文化特色,体现了丰富的巴渝文化底蕴和人文品质。

制作工艺

选料

选料要根据雕刻对象的不同特性来选择,抓住雕刻对象的特性角雕就成功了一半,如雕刻虾需选用娇柔通透的白水牛角,雕刻神仙鱼需选用斑纹的牛角来雕刻等。牛角本身的斑纹并不规则,手艺人却能与牛角“互通心意”,因色取巧、因材施艺,做到变瑕为瑜。

削胚

削胚可以说是角雕雏形的三维造型,稳握构件,将其接触打磨机,一定要注意力道,适时旋转,将牛角上凹凸不平的表层磨平。当牛角的表面触感较为顺滑时,大致的三维造型也已经形成,角雕可以正式开始了。

雕刻

雕刻是制作角雕过程耗时最长的工序,首先雕刻大致轮廓,然后雕刻各个细节。雕刻动物时,动物的各个部位(包括肌肉)都要精雕细刻。一横、一竖、一深、一浅,都是对细节的打磨。雕刻时需要保持高度专注,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这非常考验手艺人的功底。

打磨

打磨看似简单,但靠的不是死力,不仅需要耐心,还要把握好“火候”。另外,针对不同大小的角雕构件和成型需求,要选用不同规格的工具打磨。要让角雕展现出它真正的光泽,就需要抛光用稻谷灰来抛光,是合浦角雕的祖传技艺。先给角雕构件均匀地抹上稻谷灰再抛光,清洗过后,角雕就能够呈现出晶莹剔透、温润透亮的效果了。

热处理

要让角雕显得更自然,造型处理少不了。般手艺人用热处理的方式做造型,通常多使用酒精灯,但对于一些比较细、小的构件,会采用燃香的方法进行热处理。角箱鲀富含蛋白质,通过加热的方式可将构件打造成理想的形态,但如果温度过高就会使它失去原有的坚韧,变得很脆,甚至碎掉。角雕各个构件的厚度不同,停留加热的时间也不同,当其表面出现烧黄的情况时,便需要回到打磨工序,将其磨成原先的颜色。

组装整形

组装首先清点此前处理好的各个构件,再按照预先的构想对各个构件进行摆放,最后使用胶水粘合或隐藏镶嵌的方式来对各个部分进行组合。组装完成后就是整形,此时,手艺人需要检查角雕的各个构件是否处于自然状态,是否真正达成神态美和神韵美。如未能达到预期,一般会再通过热造型来调整。

价值影响

牛、羊、鹿、犀牛的角、蹄为原材料雕刻成工艺品的雕刻艺术就是角雕艺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中角雕艺术始终是耀眼的明珠。随着考古发掘出大量的角雕作品,就能充分反映出中国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多元性,也是中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角雕艺术的经久流传也彰显出其艺术的独有魅力和文化底蕴和极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而角雕工艺是华族工艺美术的民族瑰宝,它记录着时代背景下,工艺美术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角雕工艺品是以动物角为原材料,通过创作者的技艺雕刻而成的。角雕工艺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正不断发生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角雕工艺产业也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蜕变,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兴旺到衰落,又逐渐复兴的发展过程。

传承保护

2016年合浦角雕技艺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2019年国新办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广西专场的发布厅外,展示着包括合浦角雕在内的传统手工业产品,国家、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蕴含着丰富文化的内涵。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合浦角雕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白耀华一直活跃在角雕工艺的传承、发展、推广一线。而北海市也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在合浦角雕艺术馆,游客既能观赏又可以购买喜欢的角雕艺术品,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角雕产业乡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周围乡镇村民就业,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2023年,举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合浦角雕传承保护与发展研讨会。研讨会上,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副校长陶立阳表示,角雕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合浦角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代表性项目,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珍贵瑰宝。将合浦角雕纳入学校产品设计和人才培养方面是具有前景和意义的举措,通过课程专业教学和实践活动、相关技术和工艺培训、参与系列相关项目等,培养学生对合浦角雕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掌握角雕制作技巧和工艺,在增加学生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的同时,强化学生对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激发设计开发文化产品的灵感。

2021年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计划将合浦县角雕纳入产品设计和人才培养,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角雕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掌握角雕制作技巧和工艺。

参考资料

..2024-06-18

530 Origin DNS Error.新华网.2024-06-18

一雕一琢 匠心筑梦:温润如玉的合浦角雕 能让时间静止.央视网.2024-06-18

2023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合浦角雕传承保护与发展研讨会顺利举行.网易手机网.2024-06-18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非遗文化进校园 民族文化共传承.人民网.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