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溥霖
1908年,转入革命党人主持的青岛震旦大学。凯接济张勋军火,准备屠杀山东省革命党人。营救,都未成功。
概括介绍
刘溥霖(1887—1916) 曾用名刘光、刘乾,字季瞻,又字筱唐、建庵。
沂水县埠前庄人。著名民主革命志士。其父刘次哲为同盟会会员,民国元年曾任山
东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其兄刘彤霖、刘湛霖、刘淦霖均为山东同盟会成员。他15岁
考入县学为生员。17岁考中秀才。1906年入济南山左公学学习,同年加入同盟会。
1908年,转入革命党人主持的青岛震旦大学。熊成基在安庆市举义失败,潜赴青岛市,
他将所有50两银子全部赠予,资助熊东渡日本。1909年回乡。翌年去济南市,与萧兰
池等秘密筹划革命。1911年秋,与萧兰池等在济南宜春轩修表铺秘密设立机关,进
行革命活动。1911年11月27日,山东省巡抚孙宝琦强迫取消山东独立,接着传言袁世
凯接济张勋军火,准备屠杀山东革命党人。刘溥霖等愤慨异常,密谋在黄河渡口埋
伏劫持或炸死张勋以除民害,后事泄被捕。经绅士王讷、庄陔兰、丁维鲁等多方营
救,他与同志们先后获释。淮泗讨虏军进驻徐州市,改称第三十九混成旅,他出任该
旅炮兵营营长。1912年冬,部队解散,刘溥霖入山东省留日预备学校。1913年孙中
山领导“二次革命”期间,他到曹州与民防营营长时建勋共谋起义响应。不久,
“二次革命”失败,计划没有实现。袁世凯命靳云鹏统治山东省,残杀革命党人。他
先避居北京市,后赴太原市主编《公益报》。3个月后报社被查封,再回北京,闭门著
小说《孤剑寻仇》,以表胸怀。同时应革命党人蔡自身等邀,东渡日本,在东京
见孙中山,面呈《山东军事进行计划说明书》,受到赞许。并与驻东京的各省革命
党人的代表人物,在神田汉阳楼结为“兄弟盟”,谋求振奋革命党人的精神,加强
团结。1914年12月30日,孙中山委任他为中华革命党山东支部长,命他回国筹备讨
袁。 1915年5月,与方刚由东京起程,抵达青岛市后,被靳云鹏侦知,当即要求日本
宪兵司令部于11月24日以刑事犯罪为名将他们拘捕。 1916年1月8日凌晨4时,与方
刚就义于济南东门外柳园。遗有绝命诗一首:“从来大事本难成,后顾茫茫岂愿生。
只恨此身混沌死,一生心迹不分明。”拘押受审期间,革命党人和开明人士曾进行
营救,都未成功。1929年,沂水县建溥霖小学,作为对他的纪念。1933年,他的遗
骨移葬济南辛亥革命烈士公墓。1936年,中国国民党中央第十四次常委会追赠其为陆军
上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