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葛篇》为乐府杂曲歌辞,与《浮萍篇》是姊妹之作。

作品全文

种葛南山下,葛蔂自成阴。

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衾(1)。

窃慕《棠棣》篇,好乐和瑟琴。

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

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2)。

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

下有交颈兽,仰见双栖禽。

木棉长叹息,泪下沾罗襟(3)。

良马知我悲,延颈代我吟。

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

往古皆欢遇,我独困於今。

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4)。

注解

(1)种葛:种植苦葛食用葛。篇:诗篇。曹植:字子建,曹操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谥号“思”,又称陈思王。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秦岭: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住所南面的山。葛蔂léi:葛藤和藤蔓。蔂,一种像葛的蔓生植物。阴:阴凉处。树荫,林木遮住日光所成的阴影。君:君王。君子。夫君。初婚:刚刚结婚。初次结婚。相对於续娶而言。结发:我国古礼,洞房之夜,新人各剪下一绺头发,在一起,作为永结同心的信物,称为「结发」。後比喻元配夫妻。束发。指初成年时。恩义:恩情道义。深厚的恩情义气。欢爱:欢悦喜爱。主要形容男女因为有爱情在一起的愉悦。枕席:枕头和席子,泛指床榻。铺在枕头上的凉席。也叫“枕头席儿”。宿昔:\u003c\u003c/FONT\u003e书面语\u003e往常;向来。经常。夜晚。犹旦夕。衣衾qīn:衣服与被子。

(2)窃慕:偷偷羡慕。窃,私下;私自。山里红:花名。棠棣花白色或粉色,《诗·小雅·常棣》,是一首申述兄弟应该互相友爱的诗。“常棣”也作“棠棣”。后常用以指兄弟。好乐:好的音乐或礼乐。和:应和;跟着唱。附和;响应。以诗歌酬答。瑟琴:古瑟和古琴。琴瑟之音和谐,因以喻和合友好。多指夫妻和谐。行年:指经历的年岁、当时年龄、将到的年龄或流年。旧时星命家所谓某人当年所行的运,亦称"小运"。晚暮:形容年老。引申为晚年。犹岁末。佳人:美好的人。这里指君子贤人。后指美女。怀:怀有。异心:不同的心思。二心,叛离的意图等。歹心,坏念头。恩纪:皇恩的纪年。犹恩情。旷:空间的广大引申为时间的久远,还有空缺、耽搁、荒废的意思。不接:连接不上。我情:我的情绪。遂:遂即。就,于是。竟然,终于。抑沉:压抑沉沦。抑郁低沉。

(3)当:应当。何顾:顾看或顾盼什么。回顾什么。徘徊:往返回旋;来回走动。犹彷徨。游移不定貌。流连;留恋。步:行走于。信步于。交颈兽:颈项相交的禽兽,特指鸳鸯。交颈,颈与颈相互依摩。多为雌雄动物之间的一种亲昵表示。仰见:仰首见到。双栖禽:双双栖息的鸟纲。喻夫妻或朋友感情深厚。木棉:攀援着树枝。罗襟: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衣襟。薄薄的衣襟。

(4)良马:骏马,跑得快的好马,又指良种马。延颈:伸长脖子,表示殷切盼望。吟:吟啸。悲哀愤慨地长嘶。昔:昔日。往昔。商与参:参商。二十八宿的商星与参星商在东参在西此出彼没永不相见。后以"商参"比喻人分离不能相见。往古:古昔;从前。欢遇:欢乐的会面或待遇。独:单独。独自。特别。困於今:穷困于今日。困,穷困,废弃。弃置:指抛弃,扔在一边。委:委托于。委屈于。天命: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们的命运。任其自然。悠悠:指忧思。指遥远;长久。安:哪里。可任:可以担任或担当。可以任受或承当。可以信任。

白话译文

秦岭下种葛,葛藟葡萄自然生长繁茂。

与你当初结发为夫妻的时候,恩爱两不疑。

欢愉在往昔,早晚相合。

暗自思慕《诗》中棠棣之篇,希望美好和乐如同琴瑟。

到了年华老去,丈夫就有了其他的心思。

恩情旷绝没有音信,我的心里也日渐沉闷抑郁。

出了门想起兄弟也没有来往,徘徊在北林中。

塘中鸳鸯游戏,树上栖息着比翼。

靠着树干长叹,眼泪如线般落下沾湿了罗衿。

好马了解我的悲伤,伸着脖子对我鸣叫。

昔日是相濡以沫的池中鱼,现在成了永不相见的参星与商星。

昔日尽为欢爱,今日困于葛。

弃与顾都是天命所托,这又让人情何以堪。

作品赏析

此诗开头二句以葛蔓起兴,盖用《诗经。周南。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之典故,却没有提到樛木,与《浮萍篇》用双笔起兴者亦小异其趣。接下来写“与君初婚时”情景,共六句,极写双方相爱情状,但中间点明“棠棣”字样,诗旨已明。“行年”以下四句,仍先从女方写,“行年将晚暮”是说自己,“佳人”犹言“美人”,则指对方,古人说“美人”或“佳人”,并不专指女子。“佳人怀异心”,乃自屈原《抽思》浓缩而成。《抽思》云“结微情以陈词,矫以遗夫美人。昔君与我成言兮,日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怀异心”与“有他志”同是同一语意。纪,事;“恩纪”,犹言恩爱之事。“旷不接”等于许久不接触,即很久没有获得丈夫给予自己的恩爱了。故下面一句依然从女子方面说。“我情遂抑沉”,言自己的衷肠无由表达,只能沉抑在心。

从“出门当何顾”至“今为商与参”共十句,借散步北林把场面铺开。以“交颈兽”、“双栖禽”反衬自己的孤独无依。“木棉”二句与“北林”句相照应,表示身在丛林之中,是写实亦是渲染。“良马”二句写得极为动人,诗人用移情手法,把马也写成有感情、有灵性的动物,这就透过一层体现出连无知的马都比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更具有同情心。“商与参”虽然含有彼此永远不能相见之意,却也说明诗中有反应兄弟间发生矛盾的内容。《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市,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西夏,主参,华人是因。后世乃以兄弟间彼此不睦为“参商”。“往古”二句,“欢遇”的“遇”为极是。意思是说从古以来夫妻间的关系都是欢爱和美的(言外之意兄弟间也应如此),只有自己却因被弃而处于困境。最后二句,意思说,如果我把这事丢开不想,一切委之于天命,那恐怕连苍天也承受不了吧。

此诗结构整饬,层次分明。开头八句写初婚欢爱,中以四句为小结,作今昔对比;自“出门”以下十句铺开场景,从侧面把内心忧伤展现出来,而后又以四句作为总结,写自己困境连上天也无法承受,诗意愈深而文情愈苦。

作者简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县),是曹操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刘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诗品》的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溢今古,卓尔不群。”,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