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八、九年间,曾长澎湖文石书院;光绪初,复主讲席。《澎湖厅志》是清代澎湖厅地方志,由金门文人林豪编,初稿成书于光绪四年(187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式刊行。此书亦为自《澎湖志略》《澎湖纪略》《澎湖续编》后,台湾清领时期最后一本澎湖厅的志书。
作品简介
本书(三册五二二面三一三:二○○字)凡十四卷、卷首一卷,林豪纂修。豪里居、略历,见第八种《东瀛纪事》篇,位请参阅第八○种《金门志》篇。在澎辑有《澎湖厅志》稿本,后存台南市。光绪十八年,通判潘文凤以台湾通志局征访志稿,乃追寻原稿及副本,复聘豪与当地人士互为采订,阙者补之、冗者删之,成十六卷。嗣经巡抚唐景崧再命江苏省举人薛绍元删补之,厘为定本。除卷首《皇言录》外,分十二门,曰封域(规制、经政、文事、武备、职官、人物、列女、风俗、物产、旧事、艺文;析艺文为三卷,余各一卷。昭和九年(1934年),因原稿老旧、毁损严重,澎湖汉学家吴尔聪不忍地方先贤、节女等事迹失传于后世,乃延请恩师陈梅峰,偕颜其硕、高恭等人,号召各方、集资重印《澎湖厅志》,吴尔聪特撰〈募印澎湖厅志启〉一文,斥资刊登于《台湾日日新报》,寻求各方赞助费用,历时五年奔走,乃委托“蓝木印刷厂”蓝赐福承印,于昭和十三年(1938年)重新刊行。
现今所见的《澎湖厅志》,有“光绪二十年刻本”、“光绪十八年稿本”、“铅字本”,《澎湖续编》有“爱新觉罗·旻宁九至十二年辑抄本”、“福建师院藏本(台湾文献汇刊)”以及刻在石碑的拓印或转录等六种。而不同版本所记载的内容皆不尽相同,应该仔细比对。
版本信息
光绪十五年(1889)有抄本,一九五八年南京古旧书店据抄本出版油印本。
内容简介
麟祥,澄海区人,官澎湖粮扑海防通判。豪,厦门市人,举人出身,主讲文石书院。原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胡建伟撰《澎湖纪略》十二卷,道光八年(1828)蒋撰《澎湖续编》二卷。此志乃集合胡蒋二书,删繁掇要,并查捡案,采防见闻,网罗旧籍, 荟萃而成。大纲十二门,门下分细目百余条。详乱封城,规制、职官、赋役、文事,武备等。首一卷列皇言录,凡例二十六则. 于清季澎湖列岛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等事有较高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