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战役发生于1934年9月,是红六军团西征途中最为惨烈的战斗。

甘溪战役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先头部队红49、50、51团牵制了湘、桂、黔敌军主力,减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压力,达到了与红三军胜利会师的预期目的,有力地配合了红一方面军进行长征,完成了作为长征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光荣使命。

战役背景

1934年9月,红六军团在军政委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肖克、军团政委王震、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下,作为红军长征先遣队从江西省出发,经湘、桂进入贵州瓮安猴场,准备西渡乌江

战役经过

11934年9月7日凌晨,李达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先头部队红49、50、51团进至甘溪。上午10时许,中国工农红军才得知已遭遇桂敌主力。这时,敌兵陆续出现,战斗即刻打响,红军部队被截为3段,首尾不能相顾。敌人已对红军形成居高临下之势,红军实施强攻外突,李达率部撕开了一个口子,六七百人突围出去。当天,红50团也得以撤出阵地。担任后卫的18师及52团、54团也得到命令撤出随主力行动。

桂敌正面进攻受阻后,又企图侧击即将到达甘溪的红六军团主力部队。面对敌军24个团的包围,为保存有生力量,军团决定分散游击,以便寻机突破围堵,通过石镇大道,与红三军会合。自此,中国工农红军石阡县施秉县余庆县镇远县四县边境的崇山峻岭中与敌周旋数日。

11日,李达率部在深山中转悠数天之后离开石阡县境,并得到贺龙所派部队的接应。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主力于1934年10月19日通过石江大道,24日到达印江木黄,与红三军胜利会师。而红六军团出发前有9000余人,经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已不足4000人。

战役纪念

甘溪红军烈士纪念墓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溪烈士陵园是甘溪烈士纪念墓的迁改建工程,陵园分纪念区、景观区、陵园区等区域,共三期建设工程,总规划建设面积217.8亩。其纪念碑主体建筑为传统的中轴线设计布局,总体高度为19.34米,象征1934年在甘溪的惨烈战役,碑顶采用中国工农红军八角帽元素,底座四周的浮雕内容象征来自五湖四海的红军战士在甘溪战役中的英勇与刚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