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金陵制造洋火药局

金陵制造洋火药局

金陵制造洋火药局成立于1881年11月,位于江宁区(今南京市)通济门外,是由署两江总督刘坤一主持建立的专门制造洋火药的机构。

历史沿革

在海防问题的大讨论背景下,1881年11月,署两江总督刘坤一在江宁(今南京)通济门外建立了金陵制造洋火药局,负责制造洋火药。这种发射药在中国被称为黑色火药,是中国人的发明,经过欧洲人的改良后再传回中国,因此得名洋火药。该局的设计和建造由英国人波列士哥德监督完成,于1884年6月正式投入生产。金陵制造洋火药局设有多个厂房,包括提硝、提磺、烧炭、和药、磨炭、碾磺、铡药、压药、光药、筛药、烘药、铡石子炮药等,配备了四套碾火药机器,每日产能可达1000磅(0.45吨)的黑色火药。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烟火药逐渐替代了黑色火药,至1905年,江南军械局已经积累了超过500吨的黑色火药库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金陵制造洋火药局自1906年开始减少产量,到了1908年2月,其产量降至原有计划的一半。此外,该局还暂时隶属于金陵机器制造局。截至1907年,金陵制造洋发射药局共计生产了大约3803吨的黑色火药。

生产规模

金陵制造洋火药局的日常生产规模为每年36万磅(160.71吨)的黑色火药,闰年则增加3万磅(13.39吨)。在面临外部威胁时,如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时期,该局会紧急增产,分别增加了138.39吨和68.75吨的火药供应。生产的火药主要供江南军械局储存,并分配给两江地区的其他兵工厂以及南洋军队使用。

参考资料

古都南京:城市现代化最初是什么模样?.百家号.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