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科夫号潜艇(Surcouf)是在1934年完成的法国大型潜艇。在1926年度计划并开始建造,其后在1934年竣工。其主要任务为通商破坏,舰上搭载了拥有动力的小艇用以运送于其他船只被捕的船员,并可以收容40名俘虏。
介绍
“速科夫”号在1926年计划,于1934年完成。在潜艇当中拥有异例的排水量达3300吨,在日本的伊四〇〇级潜水舰登场之前为世界上最大的潜艇。其巨大舰体可连续航行90日,并可以进行长期的作战行动,而由于其巨大炮塔外露的缘故,比起其它潜艇其舰桥帆罩十分巨大,使隐密性较低。其主要任务为断切敌方的海上交通。
该潜艇的特征是舰桥前部20.3厘米双联装炮塔。该炮最大射程距离为24,000米,而有效距离大约为11,000米,射击速度为1门每分钟3发,而其使用的时候需上浮后作炮击准备,必要时间为2分30秒。能搭载炮弹共600发。
该炮并没有在实战中使用,一般认为其实用性低。理由为上浮的战斗准备时间、目标不会停著等待、及因场合关系而受不同程度冲撞的意外“反攻”。并且,上浮会令潜艇失去其秘匿性的特长,而在攻击时自身亦会暴露在危险当中。再者,巨炮的攻击力会令细小的船体猛烈摇动使命中十分困难,倒转来说潜艇自身并没有防御力,连被机关枪击中都可能令其不能潜行。
舰桥围壳的后部为射击指挥所并兼负对商船进行炮击,而哨戒任务则由舰上所搭载的水上飞机执行。机种为贝松MB411型低翼双座水上飞机,它拥有2个浮筒,并可以作分解组装。水上飞机库的搭载机数为1架,但由于几乎不使用,因此水上飞机被移走并当作仓库使用。舰桥围壳上部搭载了射击指挥用的防水4米测距仪,而在水上飞机库的上部,装备有对空机枪。
以商船作为攻击对象的“速科夫”号,在舰上前部收纳了检查船只用的小艇。再者,舰内亦有收容俘虏的设施,最大容量为40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法国休战后为自由法国所拥有,1942年2月18日于加勒比海与美国商船“汤普生·莱克斯”号冲突并沉没。
概观
舰种 潜艇
下订 1927年12月
下水 1929年10月18日
服役 1934年5月9日
结局 1942年2月18日沉没
除籍 1943年12月6日
技术数据
排水量 3250吨(水上)
4304吨(水中)
全长 110米
全宽 9米
吃水 7.25米
动力 苏尔寿柴油引擎(水上、2座2轴)
电动马达(水中)
功率 7,600匹(水上)
3,400匹(水中)
最高速度 18.5节(水上)
10节(水中)
续航距离 水上:10,000(10节)
水上:6,800浬(13.5节)
水中:70浬(4.5节)
水中:60浬(5节)
乘员 8+110人
武器装备 55厘米鱼雷发射管8门(舰4 + 舰尾4)
40厘米鱼雷发射管4门
20.3厘米双联装炮1座
37毫米3联装机关炮2座
13.2毫米双联装机关枪2座
相关小说
于2005年公开的日本电影‘魔女潜舰’(原名:罗蕾莱),及其原作‘终战的罗蕾莱’(福井晴敏)中出现的“伊507”潜艇原是“速科夫”号,设定成被纳粹德国虏获・改装,并航向日本。其舰只编号于日本海军为伊507,而德国海军则为UF4,事实上“伊507”的编号是在日本海军所虏获潜艇中的最大者伊506加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