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合
1990年,美国种植牙科学会(aaid)提出了骨结合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正常改建骨与种植体之间的直接接触,且在光学显微镜下未见软组织长入。这一概念表明,骨结合能够使种植体的负荷持续地传导并分散于骨组织之中。多项研究表明,即时种植可以实现骨结合,并经过临床验证,证明其能够支撑种植义齿的修复。
原理与发展
Branemark等人以及其他研究人员的研究推动了牙种植体技术的进步。随着新材料、生物力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软件(CAM)等技术的发展,骨结合式种植体得以发展,使得颌骨重建患者的义齿修复方法得到了解放。这些种植体能够与移植骨完全结合,并支持稳定的固定义齿。血管化骨移植同期进行下颌骨修复后,以血管化骨移植重建种植义齿种植赝复体以及对上颌骨缺损的功能性修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骨结合式牙种植体结合游离组织移植代表着大型上颌骨缺损重建技术的发展水平。常见的植入位置包括额骨、颧骨、残余上颌骨及上颌结节。在骨移植后采用种植赝复体修复时,通常只需要两个骨内种植体即可。
应用与案例
许多作者报告了使用游离组织移植结合骨结合式种植体的上颌骨重建方法。Holle等人描述了一种用于上颌骨缺损重建的预成组织瓣方法。手术首先在肩胛骨一侧边缘形成骨瓣,并植入种植体(用Core-Tex膜保护),随后用游离皮片覆盖。三个月后,取出皮瓣并通过显微外科技术转移到面部。这种方法成功地恢复了面部外观并实现了全口义齿的修复。Funk等人对三名上颌骨腭部大型缺损患者进行了游离肩胛骨皮瓣结合一期或二期植入骨结合式种植体的重建。所有患者都成功地进行了义齿修复,平均18个月后的种植体稳定性达到94%。Nakayama等人使用游离的腓骨骨皮瓣结合骨结合式种植体重建双侧上颌骨缺损。Igawa等人报道了一种半侧上颌骨切除后用预制髂嵴瓣进行牙槽嵴功能性重建的方法,髂嵴瓣用刃厚皮片覆盖,二期放置骨结合式种植体。近期大多数报道的种植体骨结合成功率超过了90%。在接受放射治疗后,组织内植入骨结合式种植体的成功率较低,通常建议推迟种植。虽然最近的报告显示,在放射治疗结束至少五个月后再进行种植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但Urken等人仍然主张等待九到十二个月后再进行种植手术。种植前的长时间延迟(十八个月或更久)加上高压氧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放射治疗对种植的影响。种植体周围具有活力的骨生长和改建能力是取得成功骨结合的关键因素。
问题与挑战
种植赝复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承受的垂直合力与水平固位种植体(如颧骨植入部位)的生物力学不匹配。此外,种植体基台过长,植骨区骨量不足也可能导致种植失败。因此,血管化的骨移植重建不仅可以减轻赝复体的重量,而且移植骨与咬合面平行,仅咀嚼力呈轴向传导,这有利于咀嚼功能的恢复。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材料的发展,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骨内种植体作为修复重建上颌骨缺损的赝复体及义齿的支持固位体已成为当前的重要发展方向。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双侧上颌骨切除术引起的缺损,由于剩余骨量不足,可以通过种植体和磁性固位体相结合的上颌种植赝复体修复全上颌骨缺失。在残余颌骨上植入种植体,并以此固定带有磁性固位体的树脂支架,利用支架上的磁性固定体使上颌赝复体获得固位与稳定。对于颅面部贯通式缺损,可以利用带有磁性附着体的杆状夹板,将口内外多个种植赝复体通过磁性附着固位和杆卡式附着固位连接起来,从而重建面部外形和功能。
参考资料
牙种植体材料的研究进展.百度.2024-10-28
大揭秘:种植牙是怎么种进去的?种植牙的底层逻辑之骨结合.知乎专栏.2024-10-28
你的种植牙成败谁说了算——唯一标准是什么?.知乎专栏.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