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礁双带小丑(拉丁学名:双锯鱼属 akindynos,英文名:Barrier reef Anemonefish),俗名双带小丑、新娘,属鲈形目雀鲷科海葵鱼属鱼类,是小丑鱼的一种。

正文

中 文 名:大堡礁双带小丑

俗名别名: 双带小丑、新娘

英 文 名: Barrier reef Anemonefish

拉丁学名: Amphiprion akindynos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澳大利亚东部(大堡礁珊瑚海,以及新南威尔士州北部)、新喀里多尼亚以及罗亚尔特群岛(Loyalty Islands)一带海域

气 候 带 亚热带,南纬10-32度之间

濒危状态 不在IUCN红皮书中

繁殖方式 置卵型

食  性 杂食性

大堡礁双带小丑生物特征

形态特征

背鳍鳍棘(总数):10-11条 背鳍软条(总数):14-17条 臀鳍鳍棘:2条 臀鳍软条:13-14条

成鱼体呈椭圆形而侧扁,吻短而钝。眼中大,上侧位。口大,上颌骨末端不及眼前缘;齿单列,齿端具缺刻。背鳍单一,软条部延长而钝圆形;尾鳍呈截形,上下叶外侧鳍条不延长呈丝状。成鱼体成棕褐色,眼睛前方灰红色。眼睛后方具一鑲黑缘至白色宽环带,背鳍中段至肛门间另具一鑲黑缘之白环带。背鳍棕褐色,胸鳍、腹鳍和臀鳍均为棕黄色,尾柄和尾鳍白色。大堡礁双带小丑与阿氏双带小丑(Amphiprion allardi)以及太平洋双带小丑(Amphiprion chrysopterus )较为相似,区别在于大堡礁双带小丑的体色为一致棕褐色,而后两者则为黄黑色;在体中央的白带方面,前者为跨越背鳍的环带,而后两者的白带只达至背鳍基部,并不向上穿越。除此之外,大堡礁双带小丑与其他双带小丑族群的最大区别在于尾鳍的颜色,前者为一致白色,后者则为黄色,很容易分辨。

首先要提供不少于130升水的活动空间,以及营造各种可供躲藏的洞穴。大堡礁双带小丑具小许领域性,所以在添加鱼儿时,大堡礁双带小丑应该安排在中间的批次中。与大部分雀鲷科鱼种一样,大堡礁双带小丑很少会啄食珊瑚,所以生态缸的朋友就可以放心了。食物准备上,冰冻鱼虾肉、无脊椎动物以及人工海水鱼饲料等均可。大堡礁双带小丑对水质和食物的要求都不高,体质强健,非常易养。如果能为其提供奶嘴海葵目(Entacmaea quadricolor)、念珠海葵(Heteractis aurora)、紫点海葵(Heteractis crispa)、巨大异海葵(Heteractis magnifica)、白地毯海葵(Stichodactyla haddoni)以及地毯海葵(Stichodactyla mertensii),那么就可以欣赏到小丑鱼海葵目共生的妙趣生态现象了。

体形尺寸 最大体长9cm4

习  性 栖息于潟湖和外礁区水深1-25米之间的水域,与奶嘴海葵目(Entacmaea quadricolor)、念珠海葵(Heteractis aurora)、紫点海葵(Heteractis crispa)、巨大异海葵(Heteractis magnifica)、白地毯海葵(Stichodactyla haddoni)以及地毯海葵(Stichodactyla mertensii)共生。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大堡礁双带小丑其他资料

补充说明 大堡礁双带小丑在市场上较为常见,价格便宜,购买时注意与阿氏双带小丑(Amphiprion allardi)以及太平洋双带小丑(Amphiprion chrysopterus )的分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