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门
覆钵塔是一种独特的塔型,其塔身上曾绘制有一对大眼睛,象征着佛的双目注视世间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眼睛演变为塔门,尽管形态发生了变化,但仍被视为佛眼的象征。
佛教塔概述
塔最初与佛教相关,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佛塔”,起源于印度,大约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最初的用途是存放佛祖释迦牟尼的遗物——舍利子。随着历史发展,塔的意义超越了宗教功能,成为中国建筑艺术形式。中国佛塔的种类多样,包括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花式等多种造型,以及释迦塔、石塔、砖塔、报恩塔等不同材质的建造。
覆钵式塔
覆钵式塔,又称藏传佛塔,是西北特有的塔形,源自印度的窣堵坡。这种塔形最早仅在中国西藏、青海省等地出现,直至元朝时期,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覆钵式塔才得以广泛传播。覆钵式塔的典型特征是底部的须弥座,上方为覆钵状的塔身,称为“塔肚子”,接着是一座小须弥座,上面是相轮,通常由十三层组成,顶端则是伞盖和宝顶。覆钵式塔主要用于收藏舍利,也可作为僧侣的墓塔。
塔身
塔身是塔的中央部分,构成塔的主要实体。除塔刹和基座外,其余部分均可视为塔身。
参考资料
三千浮屠一世菩提 腾讯新闻.腾讯网.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