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村镇,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下辖镇,地处文登区南部,东与张家产镇接壤,南与侯家镇为邻,西邻泽头镇,北接米山镇环山街道。行政区域面积13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宋村镇户籍人口有40018人。 

历史沿革

清末时期,境域属文登县甘泉都。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分属文登县第三、第四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12月,分属文西县套河区、马山区。

1950年,分属昆嵛县第四、第六区。

1956年。分属文登县宋村区、虎山区。

1957年11月撤区,分属宋村、硝滩、神格、周格4乡。

1958年2—7月,各乡先后合并,为宋村乡;同年9月,设立卫星公社。

1959年,改为宋村公社。

1984年3月,撤公社,设宋村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宋村镇下辖53个行政村:姚山头、硝一、硝二、硝三、东孔格、郭家店、集西、宋村、台上、城东、石羊、西海庄、小泽头、大泽头、菜园子、上、停驾沟、大寨、小寨、下徐村、鸽崖、渠格庄、上徐村、紫金山、寺前、山东、炉上、神格庄、曲庄、北马、南马、西马、石灰窑、徐格庄、双石、小床、大床、潘格庄、河格庄、青岭、山西省、姜家庄、青龙、金格西里、金格北里、金格南里、埠后、李仙庄、周格庄、藏格庄、草埠、后郑家沟村、宋疃庄。人民政府驻宋村。

截至2020年6月,宋村镇下辖1个社区、53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宋村镇地处文登区南部,东与张家产镇接壤,南与侯家镇为邻,西邻泽头镇,北接米山镇环山街道。行政区域面积1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宋村镇境内为丘陵地带,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最高点位于上徐村摩天岭,海拔285米;最低点海拔20米。

气候

宋村镇多年平均气温11.2℃,生长期年平均191.6天,无霜期年平均193天,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

水文

宋村镇境内河流属温泉河水系。母猪河自徐格庄北入境,由北而西北入泽头镇境内,境内河道长9.8公里。昌阳河自大泽头村东入境,由东而西南入黄海

自然资源

宋村镇地处东经122°北纬37°4′,属于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域海洋性大陆气候区。宋村镇年均气温11.2℃;极端最高气温达36℃,极端最低气温达-25℃,年均无霜期为210天,年均日照时数为254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9%;年均降雨量为70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85%。

人口

2011年末,宋村镇辖区总人口3.768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5万人,城镇化率35.8%。另有流动人口3650人。总人口中,男性19295人,占51.2%;女性18392人,占48.8%;18岁以下2345人,占7.3%;19—35岁6588人,占20.5%;36—60岁12896人,占40.2%;60岁以上10269人,占3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3.8‰,人口死亡率11.14‰,人口自然增长率7.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3.09人。

截至2018年末,宋村镇户籍人口有4001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宋村镇财政总收入361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53亿元。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48亿元。

2018年,宋村镇有工业企业55个,其中规模以上2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1个。

农业

2011年,宋村镇生产粮食33.04万吨,以小麦、玉蜀黍属为主。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19.5万吨,主要品种有黄瓜、大葱、西红柿、芹菜等。2011年,生猪饲养量4.73万头,羊饲养量0.2万只,家禽年饲养量117.29万羽。

工业

宋村镇的工业以电子、机械加工、纺织产品、食品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1.2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59%。工业企业55家,职工389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28亿元。

商业

2011年末,宋村镇有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3.9亿元。主要出口农产品有盛泰花生系列产品,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工业产品主要有变压器、变频器,销往日本韩国等地。

金融

2011年末,宋村镇有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7亿元。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宋村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312人,专任教师10人;小学1所,在校生712人,专任教师5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28人,专任教师11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宋村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0个;各类图书室30个,藏书10余万册。

卫生

2011年末,宋村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45个;病床8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固定资产总值1681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4名,其中执业医师21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1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615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4045人。

社会保障

2011年,宋村镇医疗救助9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00人次,共支出7.8万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33户,人数653人,支出6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80元,比上年增长1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51人;敬老院1家,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96人。社区服务设施5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35个,社区服务站17个。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2万人。

交通

宋村镇境内有S202、S305、S704、S24公路穿过。

文化

地名由来

宋村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宋村而得名。

旅游

风景名胜

岩羊遗址

石羊遗址位于宋村镇石羊村北100米处。1955年发现,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米,上层为黑陶,下层为红陶。采集的石器有斧、锤、臼等;陶器有鼎、罐、纺轮等;骨器有骨刀等。

姜戈庄村遗址

姜家庄遗址位于宋村镇姜家庄村北200米处。1978年发现,总面积1.9万平方米。遗址在发现前因修平塘县和用土受到严重破坏,文化堆积厚约2米。石器有石斧、石锤、石磨棒、砺石;陶器有鼎、罐、钵、壶、支座等,多为夹沙红陶;骨器有鹿角、骨锥等。系新石器时期遗址。

昌阳古城址

昌阳古城址位于宋村镇石羊、宋村、城东3村之间,北依昌山(回龙山),南临昌水(昌阳河),总面积约17.5万平方米。1957年文物普查认定,为汉时建筑。40年前故城西南的“寨角子”和西北的“城角子”及部分残垣可见,至1958年,全辟为耕地。城北内外出土的遗物有汉砖、汉瓦、陶罐、陶壶、铜车饰、石臼、石柱、陶井和窑址等。光绪本《文登县志》载:“昌阳故城,汉县。莽曰夙敬亭。”宋《元丰九域志》载:“文登县有昌阳,汉县,以文登昌山、昌水得名。”又元《齐乘》载:“昌阳故城在文登县西南三十里”。文献资料记载与昌阳故城遗址相吻合。

岩羊墓群

石羊墓群位于宋村、石羊、小泽头、城东和台上村之间。面积约60万平方米。该墓群以昌阳故城址为中心,分南北两个墓区。南墓区墓葬较多,破坏严重,出土的遗物有汉画像石、石墓门及铜镜、铜洗、铜剑、铜壶、陶壶、盘等多种,时代自战国至汉时皆有。现存封土较大和封土虽去尚知墓址的大墓6座。其中3座位于石羊村西北,“品”字形排列,一封土最大的讹传为“康王冢”,于1955年被群众掘开,经省文物管理处派员调查,确认为汉时砖壁木墓。一棺三重木椁,椁上有门窗,制作精工。采集到随葬品有漆器、铜器、陶器等。漆器有案、盒、盘、、碗、觞、杖等;铜器有鼎、壶等;陶器有彩绘陶壶,其上墨书“白酒器”三字;还有角质发簪和铅条等。北墓区在宋村之北的山丘上下,现存较大的墓冢6座,其封土最厚的高5米,直径20米,群众称为“观星台”。整个墓区和出土文物,为研究胶东半岛的汉时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1980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顶埠墓群

九顶埠墓群位于宋村镇郭家店村北丘岭上,因原有9座墓冢而得名,又称九顶山。现存墓群8座,封土最大的高4米,直径25米;封土最小的高2米,直径15米。墓群保存完好,无遗物出土,年代不详。清代江苏巡抚徐士林葬于九顶埠之南,墓毁于1958年。1980年,九顶埠墓群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岩羊

汉石羊位于宋村镇石羊村东南一农户后园中。石刻原立于汉墓群的神道两旁,原有二,现存一。石羊身长120厘米,高52厘米,双眼、双角线条清晰,为汉代物。石羊村村名由此而来。

获得荣誉

2006年5月29日,宋村镇被命名为第五批“全国环境优美镇”。

2018年,宋村镇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宋村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参考资料

抗疫一线|宋村镇助农卖菜记.百家号.2023-12-28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名录.生态环境部.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