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东江
洛东江(낙동강,Naktong River)是韩国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流域面积第二大的河流,仅次于汉江。全长525公里(325哩),发源于太白山脉附近海拔1549米处的黄池,流经庆尚南道和庆尚北道的岭南地区,最终在釜山广域市以西10公里处注入朝鲜海峡。
洛东江流域面积达23,860平方公里(9,200平方哩),地理位置为东经127°40′~129°14′,北纬35°07′~37°14′。河流自河口上溯至庆尚北道的安东,通航350公里(215哩)。流域内包括乃城川、半边川、渭川等众多支流,其中最大的支流为南江(Nam)。洛东江流域的1/4(包括三角洲平原)均用于种植作物。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洛东江是南朝鲜和联合国军的最后一条防线——“釜山防御圈”的西面界限。
自然资源
洛东江发源于太白山变质岩的复合体,流经庆尚盆地沉积岩地区和火山石类地区,最终流入南海。洛东江起源于1634个小的最初支流水系(山谷),其中最长的一处是咸白山山体的NEDEL泉。洛东江按区域大体上分为上流地区、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各个地区的环境特性不同。
上游地区
上游地区因河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而最湍急,发展成许多峡谷,自然景观秀丽。然而,太白市附近有废煤矿,导致大量酸性废水流入洛东江,河流底部出现黄色泥沙现象,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上游地区主要由太白山脉变质岩的复合体组成,河流中的小石子主要是变质沉积岩类,大部分是漂砾。
中游地区
中游地区是中生代庆尚的沉积岩类广泛分布的地区,岩质上有砾岩、砂岩、页岩等多种类型。溪流蜿蜒流淌,侧面侵蚀不断产生切割岸,沉积物主要由沙子和小石子构成。醴泉郡、义城郡浦蜿蜒曲折形成的景观壮观,河流的宽度和倾斜度产生了河中岛和砂丘。瞿昙湿地因建造安东水库产生了二次湿地。
下游地区
下游地区倾斜渐平缓,河流变宽,洪水时不易排除江水而易发生泛滥。产生了许多存储洪水的地和排水后的湿地,大部分存储洪水的地都作为耕地使用,如牛浦池沼和住南储水池。下游地区的洛东江主要流过平原,地质特性虽不易观察,但主要岩石是中生代的沉积岩类和火山石类,沉积物主要是沙子和澄浆泥。河口处江水中的大量沉积物与江水一起流入海中而产生大规模沉积,形成三角洲。岛屿如明湖岛、大马等多数受坡度影响而向与洛东江垂直方向发展。
治理开发
洛东江流域的水能资源丰富,已进行了大量的开发。
流域概况
流域内降水总量255亿立方米,总径流量150亿立方米,真洞(Jindong)站实测最大流量20512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1.4立方米/秒。
干流概况
洛东江发源于太白山脉附近海拔1549米处,先由北向南流,至安东市以东20千米处转向西流,至洛上里后再转向南流,然后至宜宁东北20千米处转向东南方向流,最后在釜山广域市以西10千米处注入朝鲜海峡。
主要支流
洛东江流域支流众多,其中最大的支流为南江(Nam),该河流经庆尚南道中部。
参考资料
한국하천일람.韩国国土交通部.202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