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舌唇槽舌兰

舌唇槽舌兰

舌唇槽舌兰(学名:Holcoglossum lingulatum (Averyanov) Averyanov)是兰科槽舌兰属的一种植物。

形态特征

茎:茎长达20厘米,径约7毫米;

叶:叶肉质,细圆柱形,长10-19厘米,径2-3毫米,基部常扭转偏向一侧,近轴面具纵槽;

花:花序短于或与叶近等长,疏生1-6花;花白色稍带红褐色斑点,萼片和花瓣稍扭曲;中萼片倒卵状长圆形,长1.3厘米,侧萼片斜卵状长圆形,长1.3厘米;花瓣长圆形,长1.2厘米,唇瓣白色,3裂,侧裂片上缘凹缺,后裂片半圆形,较短,前裂片较长,近卵状三角形,中裂片长圆状舌形,长1.5厘米,先端2浅裂,基部具2条较高的褶片,褶片之间有2-3条脊突或小褶片;距窄角状,长约2厘米。

分布范围

舌唇槽舌兰产于中国的广西(那坡)、云南省(麻栗坡),以及越南。

生活习性

繁育

舌唇兰(Phalaenopsis)是一种常见的兰花,其繁殖方法主要有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

分株繁殖:舌唇兰是一种地生兰花,具有匍匐茎,可以通过分株繁殖的方式进行扩繁。下面是分株繁殖的步骤:

首先,选择健康的母株,待花株枯萎之后,取出整个兰花根系。

检查根系并找到适合分株的位置,通常可以从花茎基部附近找到或者在茎部上方发现新芽。

使用消毒过的剪刀或刀片将新苗与母株分离,确保每个分株都有足够的根部。

将分株放入适当大小的花盆或容器中,用新鲜的兰花土填充,并轻轻压实土壤。

放置盆栽于明亮的半阴位置,避免直接日光照射,保持适当湿润的土壤,约每周浇水1-2次。

分株通常在数个月之后开始生长,并最终发展成独立的植株。

种子繁殖:舌唇兰可以通过种子繁殖,但是这种方法相对来说较为困难且耗费时间。以下是种子繁殖的步骤:

首先,收获成熟的舌唇兰果实,通常它们会呈现黄色或褐色。

使用消毒过的种子培养基(如琼脂)将种子分散在培养皿上。

将培养皿放入高湿度的环境中,例如装有湿纸巾的塑料袋内。确保每天透气一次以避免霉菌滋生。

约4-8周后,种子会开始发芽,并出现初级的叶片。此时可以将发芽的幼苗转移至装有兰花土的小盆栽中。

盆栽放置于半阴的明亮环境中,避免暴露在强光下,并保持适当湿润的土壤。

约2-3年后,幼苗逐渐生长为成熟的舌唇兰植株。

栽培技术

湿度

舌唇兰栽培基质长期处于潮湿状态,舌唇兰的根就会腐烂,叶子变黄,严重的会死亡。应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如浇水后水苔长期过湿,可把植株脱下,露在空气中,待植株稍干后再把植株重新栽培。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最好,也可以用喷雾器向叶面喷洒细雾,但要注意,不要将水雾喷到花朵上。春天是舌唇兰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应及时补水。

施肥

舌唇兰除了需要氮、磷、钾外,还需要其它元素,故宜选用养分全面的肥料,如兰花专用肥料、鱼肥、复合化肥等。春天一般施1000倍的液体肥料,开花时不施肥。花期过后,株基长出新根时才开始继续施用液体肥料,每7天1次。春末新叶长出后少量施用油渣和骨粉混合成的固体有机肥。夏季施1500-2000倍的液体肥,每7天1次。秋季继续施用1000倍的液体肥料,每7天1次,直到10月上旬为止。

移栽

舌唇兰对下叶掉落、生长衰退的舌唇兰均需移栽。通常2-3年移栽1次。在移栽前7天左右停止施肥、灌水、新鲜水苔要经过一定时间浸泡或消毒,脱水至八成干后方能用于移栽使用。移栽时,将植株完好地拔出,但不要伤及根部。移栽后半个月内,要把舌唇兰放置在温度高的半阴处,不宜立即灌水或施肥,而是先喷1次杀菌剂。大约7天后,新根开始长出时,才可以用低浓度的肥水灌透1次,以后进行正常化管理。

病虫防治

蚜虫:蚜虫是舌唇兰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通常出现在叶片的背面,并吸取植物的汁液。当叶片上出现黄斑或黄叶时,可能是蚜虫的迹象。为了控制蚜虫,可以用肥皂水或稀释的酒精擦拭叶片,并确保植物在光线良好、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生长。

白粉病:白粉病是舌唇兰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它可以在叶片上形成白色粉状或绒毛状的斑点。如果病情恶化,斑点可能会导致叶片变黄,干枯甚至掉落。为了预防和治疗白粉病,可以经常检查植物并及时清除受感染的部分,同时注意通风和降低湿度以防止病菌蔓延。

叶螨:叶螨是舌唇兰的常见害虫之一,它们通常隐藏在叶片的背面,吸取植物的汁液。叶片上可能会出现白色或黄色的小斑点,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叶片干燥、脱落和受损。为了控制叶螨,可以用含肥皂水的喷雾器喷洒叶片,并确保植物在光线良好、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生长。

根腐病:根腐病是舌唇兰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由于过度浇水、湿度过高或土壤排水不良引起。受感染的植物会出现叶片变黄、萎缩和根部腐烂的症状。为了预防根腐病,需要控制浇水量、提供良好的土壤排水和通风,并定期检查植物的根部健康状况。

文化

广义的兰花是兰科植物的总称,石斛、卡特兰、蝴蝶兰、春兰都属于兰科。但是,中国传统上的兰花,主要是指兰属植物(Cymbidium),也有人称之为中国兰或国兰。兰花作为观赏植物不仅拥有广大的爱好者,而且成为诗歌、绘画和工艺品等寓意和表现的题材。自古以来,养兰、咏兰、画兰、写兰者来去匆匆,留下了大量的珍贵品种和墨宝。纵观古今中外,不乏通过兰花联结友谊、促进交流、陶冶心性、培养情操的事例。

兰花活动已涉及经济、文化、民俗和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兰花文化。 兰花文化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至1000年。在当时成书的《诗经》中,有一首描写陈国风情的诗“防有鹊巢”,诗中首次出现了兰科植物的名称。此诗写道: 中唐有甓,邛有旨鬲。 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诗中的大意是:中堂有瓷砖,土堆上有鬲草,谁欺骗我心爱的人,心中惕惕不安。这里的“鬲”,据西汉《毛传》和三国时代《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的注释,就是指今天的绶草[ Spianthes sinens( Pers.)Ames],又称龙盘参。陆玑(261~303)说:“ 鬲五色作绶文,故曰绶草”。这和兰科植物绶草花序的特征是相符的。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记载的兰科植物。

保护级别

舌唇槽舌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濒危(EN)。

参考资料

舌唇槽舌兰.植物智.2024-08-21

舌唇槽舌兰 Holcoglossum lingulatum|iPlant 植物智.植物智.2024-08-21

舌唇兰怎么繁殖,其方法是什么?.关注森林网.2024-08-21

兰花文化和历史.搜狐网.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