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共姬墓是宋共公的妻子共姬之墓,俗称皇姑墓,位于淮北发电厂内的王姬山南坡。
1966年,考古人员在淮北共姬墓发现刻有“吕朱笔”“看皿宋石”“山阳玉敬”等墓字石5块。1975年7月4日,相山公社文化站在西城大队农民家中发现“山阳荫伯子”“砀张石”“文阳”“山阳斋文石”“郡戌式张沛石”“杨田伯”“山”“国王季”“须陈”“伯子”等墓字石21块。2004年10月,淮北共姬墓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淮北市文物部门在淮北共姬墓周边安装了视频监控和音频驱赶系统。
宋共公七年,鲁宣公之女伯姬嫁于宋共公,称宋共姬,仅过了6年4个月,宋共公便去世了。鲁襄公三十年,宋共姬居住的宫室发生火灾,共姬被烧死。淮北共姬墓周长400米,坡高60米,占地面积十余亩,原有“周宋共姬之神道”和清“周宋共姬墓”两块石碑,墓碑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损毁,只有“共姬墓”三个字仍留存于世。淮北共姬墓字石的发现为研究古相城的历史及中国书体的演变和汉字的简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历史沿革
1966年,考古人员在淮北共姬墓发现带有“吕朱笔”“看皿宋石”“山阳玉敬”等墓字石5块。1968年2月14至16日,发现有“国王季”“山阳”“梧李高”“山阳文小”“鱼目”等墓字石8块。1975年7月4日,相山公社文化站在西城大队农民家中发现“山阳荫伯子”“砀张石”“文阳”“山阳斋文石”“郡戌式张沛石”“杨田伯”“山”“国王季”“须陈”“伯子”等墓字石21块。1979年6月,发现“单县胡元”“万馀□种”2块墓字石。
地理位置
淮北共姬墓位于淮北发电厂内的王姬山南坡,北枕相山西脉,南望百里绿野。墓丘周长400米,坡长60米,占地面积十余亩。
开发与保护
2004年10月,淮北共姬墓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淮北市人民政府在两周王陵立下石碑,划定保护范围。2018年,淮北市文物部门在共姬墓周边安装了视频监控和音频驱赶系统。
出土文物
原有“周宋共姬之神道”和清“周宋共姬墓”两块石碑,墓碑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损毁,只有“共姬墓”三个字仍留存于世。墓室的外廓南墙、西墙和部分东墙曾被挖开取石,在距墓室南34米的土层中发现一道东西方向12米长的1米见方的大石砌。
历史记载
距今一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著作《水经注》中对共姬墓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相关争议
从墓葬结构及墓字石的书体考证,一说此墓为汉代大型墓葬,并非淮北共姬墓,但另一种说法为叠墓,上为汉墓、下为淮北共姬墓。
墓主生平
宋共公七年(公元前582),鲁宣公之女伯姬嫁于宋共公,称共姬,仅过了6年4个月,宋共公便去世了。宋都迁回睢阳后,相城仍为宋之别都,共姬即寡居于别都国府园中。
鲁襄公三十年(公元前543)5月5日,宋共姬居住的宫室发生火灾。火初起时,仆人发现后即唤共姬快出来避火,但共姬回答说:“妇女的规矩,没有保姆陪伴,夜间不能出堂。”一会儿火更大了,仆人再次唤其避火,她仍以上面的话作答,被活活地烧死。共姬守寡33年,死时年约60岁,其事迹被汉刘向收入《列女传》。
共姬死后,当年7月被葬于相城西端、鲁国派叔弓大夫来参加了葬礼。郦道元《水经注·睢水》云:相县“国府园中,犹有伯姬黄堂基……斯堂即伯姬焚死处也。城西有伯姬冢。”知府即伯姬所居宫室,焚后只余基础,故曰“黄堂基”。
价值意义
淮北共姬墓字石的发现为研究古相城的历史及中国书体的演变和汉字的简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参考资料
名胜古迹.淮北党史和地方志网.2025-07-10
共姬墓.淮北市人民政府.2023-12-28
共姬之死.淮北党史和地方志网.2025-07-11
向他致敬!义务守墓22年.澎湃新闻.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