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南约8公里,泽河西岸,新昌路北侧,平原洼地,带状聚落,东北西南走向。

据曲氏族谱载,明崇祯六年(1633年),曲九福、曲九伟、曲九香、曲九庆兄弟为逃避兵乱由莱州郑村至此居住,取名曲家。因村中有个湾,居湾东的称湾东或东曲家,居湾西的称湾西或西曲家。后填湾扩建两村相连统称曲家。

政区人口

曲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灰埠村南约8公里,泽河西岸,新昌路北侧,平原洼地,带状聚落,东北西南走向。

经济状况

以发展种植业为主。有30户农民从事养殖业,从业人数60人。2005年全村固定资产约30万元,经济总收入532万元,人均所得5124元。

唱响蘑菇致富歌

唱响蘑菇致富歌赵光森"不靠山,不依海,祖祖辈辈刨上块,年年这个穷酸样,岁岁还是不剩财。"这是山东省平度市灰埠镇曲家村过去情景的真实写照。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曲家村人也不甘示弱,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迅速打开了致富的通途,靠不起眼的蘑菇发家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把蘑菇致富的歌唱得震天吼,成为全镇羡慕的热点,也成为胶东半岛响当当的富裕村。曲家村是一个有135户,500口人,1166亩耕地的小村,地理位置不优越,交通条件不发达。村里出路在哪里,难道就这样穷下去?在苦思冥想中,村两委一班人,把眼光瞄向了人们不起眼的双孢菇,种植这种蘑菇可以充分利用农闲季节,占用耕地少,价格高,投工投资少,效益划得来,认为这是条村民发家致富的好路。为鼓励村民发展,村里出台了优惠政策,并统一购料,从搭棚的铁丝、薄膜、复合肥到销售等实行了全方位服务,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在技术上村两委一班人在自家棚里先做实验,再传授。在政策感召下,从1995年9月份全村发展双孢蘑菇大棚16户,共计3750平方米.每平方米收入达到80元,这样,仅此一项全村增收24万多元,户均增收1000多元。

社会事业

2005年安装了自来水。有村卫生室1处,文化活动中心1处。固定电话120部,有线电视125户。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率为90%。

参考资料

唱响蘑菇致富歌.中国知网.201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