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旺(1918年- ),江西萍乡人,植物保护专家。194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省植物保护技术推广事业的开创人之一。对建立浙江省农作物病虫情报网,推动植保工作改革,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及多种病虫防治技术推广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张宗旺,1918年2月24日出生于江西萍乡农民家庭。1936年,省立永修农业高中毕业后,至江西省农业院实习并工作。1939年全国大学统考时,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1943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9年后,历任浙江省农业厅病虫防治股股长、组长、粮食生产处副处长。

防治病虫

浙江省农业厅于1950年5月初在10个专区分别建立病虫防治站时,张宗旺就提出稻螟等害虫种类、发生代数、时间各不相同。为了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他建议各站指定专人定点设立测灯并进行田间检查。1951年,多数专区建立起测螟站,这是中国最早在专区建测报站的省之一。1956年,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方案的精神,调整机构,他参与规划在全省设立8个粮食作物病虫测报站。由于正确掌握虫情,指导治螟开展,提高了防治效果。是年张宗旺被评为六级农艺师。

植保公司

1979年5月,丽水县碧湖区农技站解放思想,实行合同承包生产队病虫防治工作的植保公司,这也是当年中国出现的第一个新型植保公司。1979年9月至1984年3月张宗旺任省植保站站长。植保公司有利于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除讲究防治策略,实行两查两定,掌握病虫发生情况,进行科学用药外,与生产队订立的承包合同中把选用抗病良种、实行科学用肥、合理用水、适时烤田等农业防治措施订入,并及时宣传指导施行,使综合防治措施能真正落实到田。

秋收结算,承包的土地粮食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张宗旺凭着多年从事植保推广工作的经验,与站内同志们一致认定这是植保体制上的重大改革,并积极参与总结宣传推广碧湖植保公司的经验,解决机械用油及改进管理、训练等方面的问题。80年代初套改为高级农艺师。1985年7月张宗旺离休,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个人简历

1918年2月24日 生于江西省萍乡市

1935年7月-1937年7月 永修县高中农业职业学校读书。

1937年8月-1939年9月 江西省农业院实习并工作。

1939年10月-1943年7月 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读书。

1943年8月-1949年7月 浙江大学农学院任助教。

1949年7月-1950年3月 浙江省农业改进所任技士。

1950年3月-1968年4月 任浙江省农业厅股长、组长、副处长。

1968年4月-1973年3月 下放农村。

1973年3月-1985年7月 回四川省农业厅

1979年9月-1984年3月 任植保站站长。

1985年8月 离休。

个人评价

个人性格

诚恳朴实,勤奋好学,认真负责,不怕苦累

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张宗旺虽年近花甲,仍同省县植保干部一道到德清县钟管公社钟管大队建立综合防治病虫基点。

在综合防治基点,张宗旺首先全面推广打捞浪头渣、适时搁烤田、早施追肥等技术,对压制稻纹枯病、稻瘟病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早稻时,推广背青割稻,在稻叶蝉若虫低龄期排干田水耘田糊虫。其次,普遍采用黑光灯诱杀害虫。第三,认真贯彻防治策略,做好两查两定,实行科学用药。同时采用有效低剂量用药(开始称有效低浓度,后改称有效低剂量),如秧田用2000倍甲胺磷稻纵卷叶螟和黑尾叶蝉,防效在90%以上,能打枯鞘团或病团的决不全田治。不仅用药省、效果好,而且可减少天敌的杀伤与环境污染。又如推广了东方红18型弥雾喷粉机、防治效率比手动喷雾器快20-30倍。第四,积极进行生物防治实验。在吴兴农科所的支援下,进行了试放澳洲赤眼蜂,早晚稻田放蜘蛛目,稻后期放褐腰赤眼蜂等试验,与对照比较,都有明显效果。早晚稻通过综合防治,基本上控制了病虫害。

张宗旺为人诚恳朴实,勤奋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苦累,始终为植保事业孜孜不倦,发光发热。张宗旺得到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1977年农业科学技术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工作态度

亲自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

三化螟蛾第一代的主要来源田是10%以下的绿肥留种田及春花田的外露稻根。张宗旺根据实事求是精神,坚持修订了1953年的冬季治螟计划。

1957年,全面推广药剂治螟以后,一些人对药剂治螟的重点与时机有争论,张宗旺根据既按自然规律又要按经济规律的原则,运用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针对植保工作存在的矛盾,于1961年写出了“讲究防治策略,改进工作方法,多快好省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论文。论文中提出的主要策略是:(1)既要重视战役战术上的防,更要重视战略上的防。(2)承认战略上的持久战与战役战术上的速决战,反对战役战术上的持久战与战略上的速决战。(3)承认战略上的全面治、连续治与战役战术上的突击治、重点治;反对战役战术上的全面治、连续治。(4)承认战略上的综合防治与战役战术上的单一方法或某一方法为主的综合防治,反对战略上的单一方法与战役战术上的综合防治。(5)尽可能抓住某些病虫防治上的最有利时机打歼灭战或进行战略决战,反对防治病虫上的平等对待。(6)承认突击运动与常查常治相结合,反对单纯搞突击运动。(7)承认掌握重点消灭病虫有生力量,反对单纯要求全面消灭害虫病菌。这篇论文在改进病虫防治策略、提高防治质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主要论著

1、张宗旺:《1950年浙江省螟虫发生与损失调查报告》,《农林通讯》,1951(11)

2、张宗旺:《水稻三化螟的发生与防治》,《1961年全省植保干部学习班资料》

3、张宗旺:《用六六六预防水稻螟害枯心问题》,1962

4、张宗旺:《讲究防治策略改进工作方法多快好省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1964(5):10

5、张宗旺等:《关于海盐、海宁两县三化螟对六六六抗药性试验调查初报与续报》,1965

6、张宗旺等:《综合防治大有可为》,《浙江农业科学》,76

7、张宗旺:《加强领导迅速转移到综合防治病虫的轨道上来》,1978

8、张宗旺:《开展综合防治振兴植保事业》,1985

参考资料

张宗旺 - 生平简介.名人简历.201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