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肺癌(Metastatic lung cancer),别名肺转移癌,是从身体其他部位(最常见的是乳腺、放射性肠炎前列腺、肾脏、甲状腺、胃、宫颈、直肠、睾丸、骨骼或皮肤)转移到肺的癌症。在肺部恶性肿瘤中,约10%属于转移性肺癌。

转移性肺癌最常见的形成途径是经血行播散和瘤栓形成。其患者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在X射线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出现咳嗽、咯血、血痰、胸痛气短、发热、音哑等症状,一般见于转移病灶位于较大的支气管或晚期病例。胸部常规X射线平片检出率低,仅为30%~50%,而CT敏感性较高,可发现绝大多数直径在2~3mm以上的小结节,检出率在80%左右,但有假阳性。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转移性肺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术后并发症同其他原发癌术后相似,包括房颤、心动过速等各种心律失常肺不张肺炎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出现转移性肺癌,一般提示为晚期病变,预后较差。

病因

转移性肺癌的病因是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而来,常见部位有乳腺、放射性肠炎前列腺、肾脏、甲状腺、胃、宫颈、直肠、睾丸、骨骼或皮肤等。转移性肺癌最常见的形成途径是经血行播散和瘤栓形成。经淋巴转移形成肺转移性灶并不常见。由于肿瘤自身没有完备的淋巴管,因此经这一途径转移的主要为肿瘤外周的细胞。然后,癌细胞通过肺门及纵隔淋巴结逐步扩散到肺内。上消化道肿瘤可通过淋巴管转移到后纵隔、食管周围及颈淋巴结。其他少见的转移途径包括经气管播散、继发于支气管浸润的支气管内转移以及从胸膜扩散。

流行病学

肺是最容易发生转移性病变的器官之一。在肺部恶性肿瘤中,约10%属于转移性肺癌,尸检发现肺转移率高达30%左右。80%的肉瘤和10%左右的癌症患者可出现肺转移,2%~10%的癌症患者以肺转移为唯一的远处转移。中国一组2479例肺转移性恶性肿瘤中,癌占81%,瘤或肉瘤占14.3%,其他肿瘤为4.8%。骨肉瘤肺转移发生率为60%~80%,Ewing肉瘤、肾胚胎瘤睾丸肿瘤肺转移发生率为60%~70%,乳腺癌的肺转移发生率可达60%,但宫颈癌的肺转移则仅为10%左右。大多数肺转移在原发肿瘤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出现,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发现原发癌时已有肺转移,如肾母细胞瘤在临床诊断时已有20%~30%发生了肺转移。

临床表现

转移性肺癌患者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在X射线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出现以咳嗽、咯血、血痰、胸痛气短、发热、音哑等症状,一般见于转移病灶位于较大的支气管或晚期病例。

转移性肺癌可因转移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局部和全身症状。周围型肺癌早期常无呼吸道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相应的呼吸道症状或转移引起的相关症状。少数肺癌患者可出现一些少见的并非由肿瘤直接侵犯或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称副癌综合征,常表现为胸部以外的脏器相关症状,如高血钙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异位库欣综合征、神经肌肉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异常等。

检查诊断

影像学检查

胸部常规X射线平片检出率低,仅为30%~50%,而CT敏感性较高,可发现绝大多数直径在2~3mm以上的小结节,检出率在80%左右,但有假阳性。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有所提高。转移性肺癌在CT检查时有以下几种类型。①两肺单发或多发结节或球形病灶:单个肺结节或球形转移灶仅占10%~20%,通常轮廓较清楚,比较光滑,但可有分叶征象,此与原发周围型肺癌较难鉴别。两肺多发结节病灶多分布在两肺中下部,边缘较清楚,呈软组织密度,病灶大小不一,形态相似。②两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直径为2~4mm的小结节,一般多分布于中下肺野。常见于血供丰富的原发肿瘤,如肾癌甲状腺癌和绒毛膜鳞状细胞癌等恶性肿瘤。③癌性淋巴管炎:淋巴性转移CT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结节状增厚,小叶间隔与叶间隔增厚,多角形线影及弥漫网状阴影。其病理基础是由于支气管血管周围的淋巴管、小叶间隔淋巴管、胸膜下淋巴管以及肺周围引向肺门周围的淋巴管内有癌结节沉积,继发淋巴管阻塞并扩张,导致间质性肺水肿及间质性肺纤维化所致。癌性淋巴管炎最多见于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胰脏癌等。④单发或多发性空洞:仅占转移性肺癌的5%,瘤中心坏死和液化可能是由于肿瘤快速增殖或治疗所致细胞死亡。一般转移癌引起的空洞壁厚度不均,常见于鳞状细胞癌肉瘤睾丸肿瘤所致的转移癌。⑤气管支气管内转移时可表现为肺叶或节段性不张以及阻塞性肺炎,此种类型占转移性肺癌的28%左右,常见于乳腺癌、大肠癌肾癌或胰腺癌。

研究发现骨肉瘤滑膜肉瘤软骨肉瘤甲状腺癌、乳腺癌、上消化道癌的肺转移灶内以及放化疗后均可出现钙化灶。

MRI诊断转移性肺癌具有与CT相同的价值,且有使患者不受辐射的优点。

胸部正电子发射断层6-F-葡萄糖显像术(PET-FDG)对肺部结节的鉴别有较大价值,但目前尚难普遍应用,费用也较昂贵。

经皮肺穿刺活检

对怀疑为转移性肺癌而痰检及支气管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者,可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阳性率可达95%。

其他检查

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仅为5%~15%,气管镜检查的阳性率为10%~20%,胸腔镜检查可用于病变靠近胸膜者。

根据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史,结合影像学检查,大多可明确诊断。但对单发性病变者有时难与原发性肺癌区别,须作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转移性肺癌须与原发性肺癌、栗粒性肺结核及肺感染性肉芽肿相鉴别:早期周围型肺癌有空泡征、支气管征,其边缘毛糙,有分叶征、周围血管集中和胸膜凹陷的特点。结核性栗粒病灶形态多不相同,位于胸膜下病灶与胸膜间见粘连带或局限性胸膜增厚。感染性肉芽肿肺内可有结节、空洞、胸水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确诊需根据病原茵培养。

治疗

治疗原则

根据原发肿瘤的类型和治疗情况、DFI(无病生存时间)、转移瘤的部位及数量,结合患者的一般状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目标为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适应证为:①原发灶已控制;②肺转移灶可以完全切除;③无肺外其他部位的转移;④无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⑤患者可以耐受手术并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要作全面检查,以除外脑、肝、肾上腺骨转移,正确评估肺转移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手术原则为: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方式有肺叶切除术、肿瘤楔形切除术、肿块局部切除术等。中国采用开胸后液氮冷冻治疗转移性肺癌,疗效优于手术切除。近年来也有应用氩氦刀、射频治疗转移性肺癌的报告。

术后并发症同其他原发癌术后相似,包括房颤、心动过速等各种心律失常肺不张肺炎等呼吸系统并发症。

放射治疗

适应证为:①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者;②一般情况好,无其他部位转移;③对放疗敏感。近年来多主张使用适形放疗,不主张全肺放疗。

化疗

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如Ewing瘤、肾胚胎瘤睾丸精原细胞瘤等应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切除残留病灶或化疗与放疗相结合,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对乳腺癌骨肉瘤及头颈部癌的肺转移,化疗也有较好的姑息效果。

其他治疗

乳腺癌、前列腺癌的肺转移可以行内分泌治疗,肾癌肺转移可以给予生物治疗。

预后

出现转移性肺癌,一般提示为晚期病变,预后较差。但如果给予合理的综合治疗,则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一般认为影响预后的因素有:①转移癌能否被切除。这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转移性肺癌手术治疗组的生存期明显长于非手术治疗组。中国报告一组转移性肺癌的1、3、5年生存率,手术组分别为70%、34%及8%,非手术组分别为39%、28%及0%。②原发肿瘤治疗后的无病生存时间(DFI)。多项系列研究表明,转移性肺癌的预后与DFI相关,DFI越长,则生存率越高。其机制可能是DFI长的患者,其肿瘤的倍增时间也越长,患者也就相应有更长的生存期。③原发瘤组织学类型。化疗敏感的肿瘤,如绒毛膜癌睾丸肿瘤骨肉瘤的预后明显好于软组织肉瘤。④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者预后差。其他如单侧转移灶的数目、性别、年龄等影响不大。

预防

转移性肺癌早期胸部症状轻微,易在原发癌术后1年内出现,因此在确诊原发癌肿时及癌肿术后都应及时定期行CT检查,头3年尤为重要,特别在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和胸部不适时。CT能为早期转移性肺癌提供诊断依据,便于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

肺癌.默沙东诊疗手册.2025-07-05

转移性肺癌.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5-07-05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中华医学期刊网.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