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山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丁山村委,占地约2000平方米。两周王陵依山势而建,东南面向西北方向,是为了纪念1944年10月24日在周城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八位烈士而设立的。周城战役纪念碑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碑座分为两层,总高度约为10米。纪念碑前方设有三层台阶,背面则是四位烈士的墓地。纪念碑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此外,该纪念碑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背景
1943年9月下旬,日军为了获取更多资源支援太平洋战争,集结了多个师团和旅团共计2万多人的兵力,进攻苏浙皖边区。同年10月,日军相继占领了溧阳市、广德市、郎溪县、宣城市等城市,导致宣长公路以北的大片区域再度落入敌手。新四军第16旅在旅长王必成和政委江渭清的带领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反攻行动,成功收复了宣长公路以北的新沦陷县份,其中包括溧阳的中部和南部。
周城战役
1944年8月,伪和平建国军第一方面军第二师从苏州市地区迁至宜兴市、溧阳一线,其师部随后进驻溧阳县城。9月下旬,该师第四团的主要部队被部署在南渡、周城、社渚三个镇,其中团部及其两个营驻扎在南渡,一个营驻扎在周城,另一个营驻扎在社渚。这支队伍装备精良,被认为是伪军的一支精锐力量。同年10月,新四军第16旅计划在溧阳市西南五十里的战线发动新一轮攻势,重点目标是周城镇。第48团负责主要攻击,意图消灭周城的伪军,而第46团和第47团则分别在周城和南渡之间以及周城和社渚之间的地区设置埋伏,以阻止来自这两个地方的增援。周城、南渡、社渚都是敌方坚固的据点,由伪军第四团驻守。10月23日晚上12点,第48团第三营在营长徐超的领导下,对周城的伪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战斗进展迅速,他们很快就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并将各据点的敌人分割包围起来。之后,他们集中兵力和火力,采用逐个歼灭的方法,并通过战场上的喊话来瓦解敌人的抵抗。战斗持续到第二天下午两点,最终全歼了周城的伪军一个营,共400多人,其中俘虏了伪连长以下的300多人,缴获了17挺轻机枪和300多支步枪。10月24日上午,南渡的伪军四个连队和大约20名日军在伪团长牟新我的带领下,前往周城增援。然而,这些伪军没有按照新四军预想的路线行进,而是从距离第46团伏击区西部数公里的西义村等地向南前进。当他们在小金山一带遇到第46团的第一营时,立即发生了交火。由于日军狡诈,他们躲在太平庵的小学生中间,逃脱到了南渡。新四军追赶到西义附近时,发现伪军正在撤退,于是将他们包围了起来。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新四军击毙了20多名伪军,俘虏了伪团长牟新我和以下200多人,缴获了两门日式迫击炮和其他大量的枪支弹药。新四军乘胜追击,攻占了南渡。经过一夜的激战,新四军攻下了周城、南渡、社渚,彻底摧毁了汪伪军第四团,取得了胜利。在这次战斗中共有近700名伪军被杀或俘虏,新四军仅有8人死亡,18人受伤。其中有四位烈士的遗体被安放在周城的栀枝岗。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同时也让全县人民欢欣鼓舞,纷纷奔走相告。日军受到了沉重打击,士气低落,敌占区的据点也变得越来越不安定。此后,驻扎在竹箦桥、陆笪里、玉华山、罗村坝等地的伪2师第六团因为害怕遭到打击,全都撤进了溧阳市城里。周城战役的成功打破了敌人蚕食和分裂南北根据地的企图,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使得广德市、郎溪县地区与茅山地区紧密相连。自此以后,溧阳和整个茅山地区的抗日形势逐渐好转,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工作也得以加速推进。
陵园建设
社渚镇作为革命老区,见证了新四军在周城战役中痛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伏国庚认为这是一本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教科书。他在各地筹集资金,最终在2002年完成了“九龙沟烈士陵园”的搬迁和扩建工程。新建的陵园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米,还建造了一座高达十米的烈士纪念塔。这座陵园现已成为溧阳市八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每年接受教育的人数超过一万。
地理位置
汤山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丁山村委,九龙茶场东南250米处,周围树木葱茏,环境幽雅。
参考资料
红色印记 | 大汤山烈士陵园:为国牺牲 永垂不朽.微信公众平台.2024-09-24
百度地图.百度地图.2024-09-24
百度地图.百度地图.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