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奇
罗奇(1904年9月27日-1975年11月18日),字振西,容县人,原国民革命军陆军副总司令。
罗奇早年就读于容县高中、广州工程学校和广州法政大学法科。1924年4月,罗奇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在学生第一队,9月,他随队担任孙中山的警卫工作。同年11月毕业后,他历任军校学兵排连长、入伍生队区队长等职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罗奇升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九十五师师长,驻防郑州。抗日战争胜利后,罗奇任军政部第十军官总队总队长,负责安置广西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编余军官。后任国防部战地视察组第四组组长,负责督导华北、东北等地的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时,他亲到葫芦岛指挥作战。后任北平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1949年2月,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9月,升任陆军副总司令。全国大陆解放前夕,随国民党残部败退台湾省。1965年10月,晋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1952年以后,连续担任中国国民党第七、八、九、十届中央评议委员。1975年11月18日,罗奇病逝于台北市。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罗奇1904年9月27日出生于广西容县,罗奇于1910年入乡塾启蒙,1911年入初小,1920年毕业于容县县立中学,1922年夏,于广州工专毕业,后考入广州法政大学。1924年4月,罗奇考入黄埔军校一期。
军事生涯
1924年11月,罗奇在毕业后,历任军校学兵排连长、入伍生队区队长、第二师第六团参谋、第二十七师第三团营长等职,参加第一、第二东征陈炯明惠州之役及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之役。1926年,罗奇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罗奇任独立第十五旅第一团团长,后任该旅改称的独立第三十三旅副旅长。1931年,罗奇率部参加“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后调任第二师第六旅旅长。1933年2月,罗奇参加长城抗战。3月,罗奇奉命率部开赴抗日前线,防守长城南天门阵地。4月20日夜,日军派一个大队的兵力由汉奸带路偷袭南天门左翼制高点八道楼子,一夜之间,竟被日军攻占。黄杰急令罗奇组织反攻。因敌居高临下,仰攻徒遭伤亡,罗奇军不得不退出战斗。
1934年后,罗奇进入庐山军官学校训练团、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深造。1936年,罗奇进入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一期学习。1937年5月14月,罗奇担任少将一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罗奇已升任第九十五师中将师长,驻防郑州,并负责郑州与开封间的黄河防备。在华北各地,罗部与日寇交战大小数十役,阻止日寇西进,牵制南侵日军达三个月之久。1938年2月,罗奇回师南进,参加徐州会战。7月,罗奇又率部参加武汉会战,在瑞昌一带痛击日寇。1939年,改隶关麟微第十五集团军陈沛第三十七军。9月,罗奇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于新墙河地区阻击南侵长沙之日第十一军团。罗奇率九十五师守汨罗江第二线阵地,曾击沉日军铁甲船二十余只。
1941年,罗奇升任第三十七军副军长,并兼任第九十五师师长。先后率部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1943年被擢升为第三十七军军长。1944年,罗奇参加第四次长沙会战。日寇攻占湘省后,罗奇率部增援第四战区,隶张发奎指挥,与日军横山勇第十一军激战于桂林外围及广西北部地区,予敌以巨大杀伤,从此罗之七十五军以善战著称。1945年夏,罗奇担任陆军第二集训处副处长、陆军总部特科参谋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任设在南宁的军政部第十军官总队长,负责安置广西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编余军官。1947年,罗奇被任命为国防部战地视察组第四组组长,负责督导东北、华北、河南等地的国民党军队同人民解放军作战。
1948年9月,辽沈战事告急。罗奇调任北平警备副总司令,随蒋介石北上,督导葫芦岛及锦西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增援锦州军队。10月10日,罗奇率领独立九十五师从塘沽港海运至葫芦岛。12月15日上午,蒋介石乘机飞抵葫芦岛,由罗奇向蒋介石报告了塔山受挫的情况。罗奇把拿不下塔山的主要原因归罪于汉赛的第五十四军不肯出力。蒋介石越听越气,立即把阙汉叫来奥骂一通。此时据空军侦察报告证实锦州已失守,蒋介石即匆匆飞返北平,去筹划反攻锦州计划。杜聿明抵葫芦岛,组织反攻锦州。未儿,东北各大城市相继为解放军攻占,罗奇亦随同国民党的残兵败将慌忙从葫芦岛撤离。
1949年2月,罗奇出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9月,又升任陆军副总司令。祖国大陆解放前夕,即随同国民党残部退往台湾。1952年,罗奇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后历任第八、第九、第十届评议委员。1965年10月,罗奇转任“国防会议”副秘书长。1967年2月,罗奇任“国家安全会议战地政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因病逝世
1975年11月18日,罗奇因支气管炎并发症死于台北,终年七十一岁。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参考资料
家庭成员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罗奇故居参观记.玉林日报.2025-02-04
罗奇.黄埔军校同学会.202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