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成本指的是法律系统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支出,涵盖了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各个法治环节中,为了实现权利、履行义务以及承担法律责任而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资源。法律成本的高低对于法律供给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法律主体选择遵守或规避法律行为的重要指标。

性质

法律活动与生产活动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首先,生产成本与法律成本分别属于人类与自然界的互动和人类内部的关系,两者本质上不同。其次,经济学家们早已认识到古典经济学提出的生产成本概念存在的局限性,因为它未能综合考虑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无法涵盖经济制度和经济组织的运营成本。因此,卡尔·马克思提出了“纯粹流通成本”的概念,用来描述那些不会创造价值、仅仅是出于交换需要而消耗的资源,也就是所谓的“非生产性成本”或“不会增加转化了的价值的流通成本”。此外,法律旨在减少社会交易成本,并间接地降低生产成本。在实践中,前者构成了社会交易成本的主要部分,通常比直接的生产技术成本更重要。

构成

法律成本是法律运作的所有费用,包括在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法治环节中,当事人为了实现权利、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资源。法律成本的本质属于交易费用,是在不同主体间的交互活动中产生的。法律的制度设计主要目的是维护人际交往,减少活动中的非交易性因素,从而节约交易费用。罗纳德·科斯作为经济分析法学派的创始人,利用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法律制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

机会成本

法律机会成本体现在社会关系调整的不同方式的选择中,如法律、政策、宗教、道德等。选择使用法律的方式及其种类,不同的选择之间存在着效益差别的得失,这构成了法律的机会成本。在法律消费过程中,法律消费量越大,法律适用频率越高,则法律的平均成本就越低,边际成本则趋向于零。因此,在法律供应充足的社会中,法律消费越充分,法律成本就越低。诉讼救济和诉讼外救济的成本和收益并不平衡,因此完善的诉讼救济制度可以降低诉讼救济的机会成本

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反映了一项事物发展变化的细微趋势。随着法律的生成和实施的增加,法律边际成本的变化表明了法律成本与收益的根本变化情况。按照边际成本的递减规律,法律的供给在达到社会需求饱和状态之前,每新增一项法律,由于法律规范的相互支持,其边际成本呈递减趋势。反之,若超出饱和状态,随着法律供给的增加,法律间相互支持逐渐减弱,其边际成本呈递增趋势。因此,救济制度的完善和多种救济方式的协调有助于降低边际成本。

社会关系变动下的成本追加

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导致法律成本也随之不断增加。除了立法成本外,当权利发生冲突并诉诸司法解决时,意味着法律成本的增加;司法机关受理、调查、取证、判决、归责的过程也会增加法律成本;判决宣布后,执法机关的执行行动同样增加了法律成本;当事人不满判决结果再次提起上诉,也将增加法律成本。

参考资料

法律成本的结构,构成,效益.人人文库.2024-10-31

创业培训之创业隐性成本之法律成本.好看视频.2024-10-31

法律成本与效益分析.百度文库.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