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嫂》是2013年5月1日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自林。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妈嫂》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黄自林,男,1963年10月生,广西蒙山县人,大专学历,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小小说学会副会长,梧州市作协副主席。有朗凯宁、林芳菲、容小可、公孙燕等12个笔名,已在全国30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约600篇,获得省级以上奖约20项,作品入选《世界微型小说经典》、《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中国微型小说300篇》、《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经典》、《中国新时期微型小说经典》等160多种书籍。
图书目录
小小说里隐藏大世界(代序)
妈嫂
女儿渡
钓龟
对手
出门见人
打领带的鱼
第一身份
扶贫村事
透明的小木楼
白发娘亲
办事
变来变去的灶
不变的价值
出息
大人不懂事
小贩
躲子弹
反省快乐
跪下
红绳
红利市
胡同记事
让渡
谎言养孩子
《家报》
静儿
我喊了声老根
老区奶奶
恋爱时为什么不说
抱起女孩
敲门致谢
请贼看家
网上女孩
生命中的贵人
市长的荣誉
送米
碗里的媳妇
问候之外
打工兄弟
乡下人的礼貌
小干爹
秘书下乡
一扇农家的门
一条小鱼
异地谋生
意想不到
老借条
前面有个女人一
不会死亡的母爱
补考
化缘
成人纸尿布
回家的路
公务员考试
有人看着你
不变的善良
笑声的力量
车上夫妻
文凭与工作
送欠条
空钱包
迁就父亲
陌生人索债
美人计
借钱给骗子
吃食用野菜
回 扣
黑夜里
好人的分量
贵客
古宅和老人
仇人的电话
我的心贴着你的背
二个闲人
儿子的困惑
结果
去乡下
报案
钓小偷
担保
到手的美女
大哥的祈祷
出差怕女人
陌生人的爱
狗与人
珍贵的收条
邻居的礼物
车上遇穷人
奔跑的生命
天寒地暖
邻居餐桌上的谜底
序言
说起黄自林,很多人一定知道他的小小说《妈嫂》被广西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的事,却鲜有人知道《妈嫂》早在改编成电影的前几年,先后入选了全国中职校通用《语文》作课文。如今,黄自林的小小说创作已告一段落,然而多年前写成的作品却悄然“遍地开花”:他11年前写下的另一篇小小说《邻居餐桌上的谜底》,至今已入选了六十余本书籍,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所等二十余家教育网站当成范文供中学教师和学生学习探讨,并有100家网站和个人博客转载。文学的力量是无穷的,《邻居餐桌上的谜底》正以它平凡的美感感动着全国千万读者。梧州市作家黄自林的小小说里,隐藏着大世界。
现在,如果你点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2010年4月3目的“广播故事会”,可以听到黄自林的小小说《邻居餐桌上的谜底》。这是一篇非常简单的小小说,不到1000字,用作者的话来说是“用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小说结构和叙述方式,讲述我们身边平凡朴素的生活经历”。一个馋食的小孩,每到晚上都禁不住站在邻居的门边“守吃”。母亲为了告诉孩子“邻居的餐桌为什么总有鱼肉”,便领着孩子去到工地挖了一天的土方,孩子在那天晚上吃上了肉,也弄懂了邻居餐桌上的谜底。这就是小说讲述的故事。
然而这篇小小说又非常不简单:写于1999年,迄今已经11年了。但是,11年后的今天,不仅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浩瀚如烟的文海里选中,还先后入选了《学语文·B版》、《新课标语文读写能力升级训练(小学6年级)》、《七彩语文.小学中高年级》、《中学生魅力阅读9(高中版影响你一生的经典美文)》、《小天使·六年级语文(人教版)》等六十余本书籍。这些书籍中,2010年出版的就有十余本。
在人教论坛、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网、人力教育资源网、中国高中生网、语文版中学语文教学网等近20家主要教育网站里,也能看到《邻居餐桌上的谜底》,它被列为范文供广大老师、家长和学生学习探讨。除此之外,这篇小小说还被上海市、南京市、江苏省等地的中学当作学生的阅读训练以及语文试题。而在HSK中国汉语中级水平考试试卷中,老外考中级汉语水平想过关,也读《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以上《邻居餐桌上的谜底》入选的书籍,大部分是中小学生语文辅助读本和课外读本。有些已经再版。入选的网站和语文试卷也主要是面对全国中小学生。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这篇小小说的读者至少在千万以上,甚至更多。
在互联网上,以“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不少评论和读后感,家长、老师以及学生对这篇作品的评价很高。有一位语文老师写了一篇评论,标题叫《吃妈妈的苦》,它为读者阅读作品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少家长认为,这是一篇教育孩子的好作品,甚至有家长在网上留言说这篇文章应该进入教材;学生们也很喜欢这篇文章,有一个湖北的中学生把这篇作品寄给新疆的一个学生,叫她一定要阅读……而著名作家、广西小小说学会会长沈祖连,则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一篇作品入选这么多本书,这可能是中国小小说之最了。”
“作为一个作家,写出这样的文章,他是幸福的。尽管没人知道黄自林是谁,没有人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梧州市人,没有人知道作家在写这篇小小说的时候,是在梧州的一个只有20万人口的偏远小县蒙山县,没有人知道他的文章入选了这么多书籍而没有收到一分稿费,但他仍然是幸福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自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幸福有很多种定义,每个人所理解的幸福会有所不同。作家黄自林的这种幸福的背后,是一段百味杂陈的悠长文学坎坷路。黄自林是1990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的,当时他已经二十多岁了,在蒙山县陈镇农村老家务农,是两个孩子的爸。他家境不是很好,在这样的时期,养家糊口应该是第一要务,是什么让他迷上了文学?“其实我从小就喜欢文学,13岁的时候开始阅读长篇小说,有时候一天就读完一本小说,这样的阅读持续了很多年。”黄自林回忆说。“在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且对其中的一些文学作品没有感觉了,我才开始写。”“最初,我是在煤油灯下开始写作的。那时候,白天上山干活,经常会坐在树林底下海阔天空地想象。我的第一篇小说寄给了《广西文学》,当时收到稿件的编辑梁宪华,不仅发表了我的小说,还给我回复了一封信,信里这样说:黄自林,作为一个农村青年,无论多么艰难,你一定不要放弃……”
就这样,黄自林坚持下来了。1991年,他调到蒙山县文化馆工作,1991年至1993年写成的《圆房》、《渡船人》等约八万字的几个中短篇小说先后在《广西文学》发表。1993年至1997年,他调到蒙山县新圩镇文化站工作,因工作繁忙,辍笔五年。1998年,黄自林又回到了蒙山县城,开始小小说创作。2000年至2004年间,黄自林每年发表小小说100篇以上……时至今日,他已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小小说作品约600篇,大约有十分之一被《读者》等报刊选载,并入选《中国小小说大系》、《世界微型小说经典》等重要文学书籍,获得不少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奖项。因创作成绩突出,2004年6月,黄自林幸遇伯乐赏识,从蒙山县调到了梧州市文化部门工作。
如果说黄自林最初半耕半读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那么从中短篇小说创作到小小说创作的“转型”,则是略带无奈的选择。“小小说相对于中短篇小说比较容易写,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当时的工作根本不允许我一天里花太多的时间在写作上。”黄自林告诉记者。
尽管“转型”了,作家骨子里的一些东西还没丢。“在蒙山县文化馆工作的时候,文化馆前面就是图书馆,在蒙山的那几年,我把图书馆里大部分文学作品翻了一遍。工作之余,一闲下来,我就读书写作……”
说到这里,黄自林回忆起《妈嫂》的创作过程。当时是一个冬天的傍晚,他下班后突然来了灵感,便伏在办公桌上写了起来,写的时候泪流满面。《妈嫂》从动笔到完成,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作品从头到尾甚至不用改动一个字。当时黄自林根本没料到《妈嫂》发表后反响如此强烈:2000年8月,因《妈嫂》创作的成功,《微型小说选刊》将黄自林列为“当代微型小说百家”向读者推介。2003年,《妈嫂》入选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语文》课文,2009年6月,《妈嫂》被广西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山那边的女人》,2009年,黄自林被评为“新世纪风云人物·小小说新36星座”,赴郑州参加中国小小说高端论坛和颁奖会。
在黄自林的小小说创作“遍地开花”的时候,他却再一次“转型”,改写故事。作家借用了凡一平的一句话来解释其中缘由:“写小说写到一定程度,就像跳高运动员想要突破自己一样。比如一名跳高运动员跳过的最高高度为2.20米,但想要跳过2.21米,就非常难,或者终生也跳不过去了。”
2004年至2005年间,黄自林的十余篇中短篇故事先后在《故事会》、《山海经》等杂志发表。调到梧州市文化部门工作后,因从事的是舞台艺术创作,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剧本的创作上。他创作的剧本,至今已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小戏小品大赛”一等奖、广西第七届剧展“桂花奖”铜奖及创作奖等约十个奖项。
回望来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黄自林写作路上漂亮的“三级跳”,不管是从乡村到县城再到城市,抑或从中短篇小说到小小说再到剧本,作家一直在虔诚并怀着感恩之心在默默地写着,也一直在寻求突破。我们期待看到黄自林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