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旧赋
《思旧赋》是白先勇创作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69年,后收录于小说集《台北人》中。
《思旧赋》的故事情节简单,写一个年迈体弱而已退休数年的老女仆顺恩嫂,拖着病体从台南市来台北市,回到主人李长官家探访的情形。
内容简介
故事内容大半由顺恩嫂和另一老女仆罗伯娘的对话交待。从两个女仆的对话中读者大约可以知道,李家是旧日的名门贵族,有过“轰轰烈烈的日子”。但到小说表现的这个时段,李家已经衰败没落不堪。夫人已在两年前去世。家中两个曾经受恩的年轻仆人,勾搭着盗了一箱玉器逃走。李小姐因为搞上一个有太太的男人,已经离弃了自己的家。长官变得多病多忧,一度闹着要出家当和尚。李公子到外国留学,却精神失常。
创作背景
白先勇的少年时代,是在中国国民党的官僚家庭中度过的,作为官家“少爷”,所处地位的优越,祖辈们的“显赫”和社交活动中的“气派”,在他幼小心灵中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但是,“好景”不长,他到台湾省后,亲眼看到国民党旧官僚的没落,看到下层人民生活的痛苦,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因此,反映台湾的现实生活,逐渐成为白先勇作品中的主要内容。《思旧赋》通过老女仆顺恩嫂去看望旧主人,以及回李公馆后的所见所闻和两个老女仆的对话,展示了国民党旧官僚及其家属晚年生活的落魄、潦倒和凄凉的景况。
白先勇童年在重庆李子坝站山坡上小屋子里养病时,非常孤独和忧郁,但顺嫂对他非常好,细心照料,终于使白先勇的健康慢慢恢复。白先勇对她非常感激。后来,顺嫂丧失了生活能力,白先勇就担负起她全部的生活费用。白先勇日后在《思旧赋》中,写了顺恩嫂,这个“顺恩嫂”就是以他的保姆“顺嫂”为模特儿的,中间加了一个“恩”字,是作者为了表示对她的感恩。
人物介绍
李长官
主人公李长官是一个显赫的人物,大陆时在南京清凉山有个公馆,花园里长满牡丹,红的紫的,开满一园子,夫人经常在园子里摆酒请客。但是到台湾省后,夫人早逝,两个年轻的男女佣人窃了家里的玉器私奔,小姐和一个有妇之夫发生关系,大了肚子,离开了家庭;少爷从外国回来后得了痴呆症。李长官看见全家死的死,散的散,不胜凄凉,也想出家当和尚。
作品鉴赏
作者很少在文章中使用作者的全能叙事手段,需是靠主人公的对话和亲身感受去披露今昔。如导游者作解说一样,使人看了作品,往往不觉得是看小说,而好象是在看一篇真人真事的报告文学。作者善于用新闻报道式的笔调,把时间写得十个明确,使故事背景和故事本身充满真实感。一件事接一件一有,衔接得十分紧凑自然,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思旧赋》中两个老女仆作为“下人”对主人李长官一家故事的叙述,本身就是在她们的“对话”中展开的,而这种“对话”同时也是两种声音的“对话”,强化了由特定叙事人所造成的那种观察、评判社会人生的特别效果。她们对豪门家庭昔盛今衰的见证、感受、无奈、痛惜,既使人看到了历史悲剧的多重性,同时也间接地凸显了作者本人的凭吊之情,形成了作者与作品主要人物之间的一种潜对话关系。
作品评价
文学研究家王晋民:作品中的人物的思想情绪不一定就是作者的思想情绪,但《思旧赋》中两个老女仆对李长官家族的没落所发出的悲叹,却确实表现了作者对他笔下的“过气英雄”所唱出的挽歌。
作者简介
白先勇,作家、评论家,生于1937年。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树犹如此》等。近年来致力于昆曲的复兴与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重新解读与推广,重新整理了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和高濂《玉簪记》等。曾获第28届上海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特殊贡献奖。
参考资料
白先勇:在两个“梦”中,寻找灵魂的故乡.新华网.2019-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