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仲(1919年3月3日—2016年11月26日),汉族海门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他曾任沈蘅仲曾担任上海市语文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语文学习》杂志编委、上海市民盟委员等职务。著有《语文教学散论》等专著。他的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他总结“提高语文水平的三大法宝”:练笔、词语手册、古文抄读,在实践中受到师生的一致肯定,成为交大附中语文教学传统。

人物生平

沈蘅仲出生在江苏海门麒麟镇北狮子镇彭家仓的一个富裕家庭,兄妹4人,排行老三。幼年时叫沈茂荃,因兄弟都是茂字辈。3岁时过继给伯父做儿子,6岁时回到父母身边。在他12岁时,伯父将他的名字改为沈蘅仲。

沈蘅仲1937年中学毕业后入上海国学专修馆,1940年毕业于上海国学专修馆。

1942年,沈蘅仲开始在南洋中学担任教师。建国后,他历任上海财经大学附属中学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1978年8月,沈蘅仲被评为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他在上海交通大学附中1954年创建时就到该校任教,不久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直至1987年10月退休。

主要作品

沈蘅仲出版《怎样做笔记和记录》《怎样写民歌》《语文教学散论》《怎样点标点符号》等专著,并在《文汇报》《语文知识》等报刊上发表过大量文章。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