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飞, 男,1957年7月出生,无党派人士,江苏连云港市人。现在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 事材料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科技大学材料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科技大学表面工程研究所所长。被山东科技大学聘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表面工程协会热喷涂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热喷涂协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焊接学会堆焊与热喷涂委员会理事;山东省表面工程协会副理事长兼热喷涂专业委员会主任。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自毕业近20年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主要进行新材料与表面涂层技术的研究。为提高特殊环境下材料构件的耐蚀耐磨寿命进行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省部及横向科研项目,取得科研成果16项,获国家科技发明四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三项。主编出版教材二部。
科研
主要以材料的表面技术手段研究开发新的涂层材料。如用热喷涂法、化学镀法获得功能涂层材料等,并开展材料表面腐蚀与磨损防护的研究。主持研究的多项成果多次获奖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近年来,成功地将金属间化合物结构材料与涂层技术结合进行应用,开发成功的高耐磨耐蚀、耐高温、超厚、特 殊性能功能涂层等可广泛应用于我国工业生产的矿山、冶金、电力、化工、造纸、机械等各个领域,创造了较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例如:①主持研究的高温耐蚀金属间化合物梯度功能热障涂层材料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地取代了国外进口构件,已在我国化工、电力等行业推广应用;②主持研究的《等离子喷焊超厚耐磨涂层》课题,研制出新型铁基耐磨合金材料,并获得高硬度高耐磨超厚的涂层,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③化学沉积涂层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大槽镀液稳定性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地解决了高精度、复杂模具采用一般工艺无法实现的表面强化难题,显著提高模具使用寿命,使产品表面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该成果属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在胜利油田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④主持研究的《矿山液压支柱(架)修复技术的研究》课题,较好的解决了用热喷涂技术取代电镀硬铬和电镀锌的问题,该项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矿用液压支柱的使用寿命,成功地解决了由电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用户的好评并被煤炭部定为全国煤炭系统新技术推广重点项目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⑤常温钢结构长效复合重防腐体系研究,成功采用伪合金体系替代我国目前难以冶炼的45/55Zn—Al合金防腐体系,寿命达50年以上,并获广泛推广应用。在研科研项目经费近百万元。已形成了固定的研究方向,培养出了研究梯队,并已在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方面形成研究实力和研究特色。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
多年来在教学第一线工作,先后开出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共16门,先后指导研究生15名。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的方法教学,教学效果很好。被学生们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最难忘恩师等称号。实验教学中设计的材料科学综合实验平台系统较好的解决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的问题。受到专家的好评。所建立的材料表面技术实验室是煤炭系统和山东省高校唯一的表面技术实验室,其中的热喷涂系统在煤炭高校和山东省高校均是目前最齐全和最先进的系统,也是获各类奖项较多的实验室。
简介
现任山东科技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加工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山东科技大学表面工程研究所所长。山东省耐磨耐蚀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焊接学会堆焊与热喷涂委员会理事;全国热喷涂协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表面工程协会副理事长兼热喷涂专业委员会主任。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自毕业近27年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主要进行新材料与表面涂层技术的研究。为提高特殊环境下材料构件的耐磨耐蚀寿命进行不懈的努力,并取得可喜的成果。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省部及横向科研项目,取得科研成果1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国家科技发明四等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四项、山东省科技发明二等奖一项。国机集团科学技术二等奖两项、中国煤炭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等。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四项。主编出版教材二部。
多年来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先后开出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共16门,先后指导研究生20余名。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的方法教学,运用自身科研实际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学等,教学效果很好。被评为山东科技大学教学能手、“我心目中的好老师”、“难忘恩师”等称号。并获得山东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
参考资料
孙宏飞.-.20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