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星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战术,由南宋名将岳飞所创,旨在对抗金朝军队的“拐子马”。这一战术的特点在于士兵们在战斗中能够迅速分散和聚集,从而有效地应对敌人的进攻。

历史背景

撒星阵是由南宋将领张威在抗击金朝的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战术。他在战场上以其勇敢著称,每次作战都能取得胜利,因此金朝军队对他非常畏惧。张威在战斗中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斗志,被人们称为“张红眼”或“张鹘眼”。他使用一种名为“净天鹘旗”的旗帜作为自己的标志,并且只使用一种特殊的武器——一种圆形无刃的木棒,被称为“紫大虫”,长约六尺,用于在战斗中扫荡敌阵。张威认为在荆、鄂地区,广阔的平原地形不利于步兵作战,因为金朝的骑兵一旦发起冲锋,步兵就会陷入困境。因此,他创新了一种名为“撒星阵”的战术,使得士兵能够在战斗中灵活地分散和聚合,以应对敌人的攻击。当听到鼓声时,士兵会聚集起来,而听到锣声时则会分散开来。如果金朝军队试图分割他们的队伍,他们就会再次聚集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张威成功地击败了金朝军队。他还以严格的军纪闻名,军队行动时保持安静,很少发出声音。每当遇到民众,他会命令士兵让路,并且购买物品的价格不会高于市场价,以确保秩序井然。然而,晚年时,张威因过度放纵而导致健康状况不佳,最终未能长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