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清远
纪清远,1954年2月15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省献县,系清代《四库全书》总纂官、大学士纪昀的六世孙。纪清远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北京画院艺委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0年11月,纪清远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97年2月,纪清远应澳大利亚“名家艺术中心”邀请,赴悉尼举办“纪清远、卢平伉俪画展”。2006年2月,纪清远的作品《兰亭雅集》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在大会堂中南厅。2008年3月,纪清远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迎奥运-纪清远卢平伉俪画展”。2011年8月,纪清远任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2016年6月,纪清远担任老舍书画社社长。2021年5月30日,“纪氏文心 艺术传家——纪清远、卢平、马小虎、纪根墨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东展厅开幕。
纪清远的作品曾获中国首届工笔画大展“金钗奖”和96中日水墨画联展“优秀作品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4年2月15日,纪清远出生于北京。自幼喜爱绘画,曾在北京市少年宫受美术启蒙教育。七十年代初,向国画大师蒋兆和学习中国画。1983年,纪清远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
艺术经历
1989年,纪清远的作品《北风》入选第七届中国美展;1990年,作品《棋乐》入选第二届中国体育美展;同年11月,纪清远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91年10月,纪清远在成都展览馆举办“纪清远、卢平伉俪画展”。1992年11月,纪清远在北京美术馆举办“纪清远、卢平伉俪画展”。同年,纪清远的作品《裱画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3年3月,纪清远赴新加坡举办夫妇画展。10月,纪清远随北京美术家代表团以副团长身份赴中国台湾办展并开展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1997年2月,纪清远应澳大利亚“名家艺术中心”邀请,赴悉尼举办“纪清远、卢平伉俪画展”。
2005年9月,纪清远被评为“第五届中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2006年2月,纪清远的作品《兰亭雅集》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并悬挂在大会堂中南厅。2007年5月,纪清远赴中国香港参加由中华收藏家协会,香港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主办的《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中国画名家作品学术交流展》。
2008年3月,纪清远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迎奥运-纪清远卢平伉俪画展”。同年,纪清远赴印度尼西亚参加《中国传统书画展》与文化交流活动,由北京市文史馆、北京对外友好协会主办。2009年,纪清远的作品《黄土高坡》入选第十一届中国美展。8月,纪清远随北京画院赴日本京都参加《第七回日中美术交流展》。2011年5月,纪清远赴美国俄亥俄州参加由北京市文史研究馆主办《中国传统书画作品展》。8月,纪清远任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9月,纪清远随北京画院去西藏,贵州黔东南苗族自治州采风写生。2012年,纪清远作品《梅兰芳在纪晓岚故居》参加英国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展,并被奥组委收藏。
2014年12月,纪清远与卢平、学生鲁滕滕合作创作了长24米,高3米的北京地铁7号线百子湾站壁画《百子图》,并为七号线虎坊桥站、菜市口站、九龙山站题写站名。2015年5月,纪清远赴土耳其和马耳他,参加由北京文史馆和对外友协主办的《中国画作品展》。11月,纪清远被聘为“文传榜”中国文化网络传播评选活动评审专家。12月,纪清远赴俄罗斯,由文化部中国传媒集团与俄罗斯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水墨艺术大展》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展出。2016年6月,纪清远担任老舍书画社社长。同年,纪清远与卢平合作的清代历史题材长9米,高2.5米大画《躬耕藉田》,被北京文史研究馆收藏。
2021年5月30日,“纪氏文心 艺术传家——纪清远、卢平、马小虎、纪根墨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东展厅开幕。2022年12月30日,纪清远参加劳动午报社联合北京职工书画协会面向全市职工推出的“翰墨飘香 迎新纳福 ”活动。2023年8月22日,纪清远受邀参加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讲解了南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2024年4月25日,纪清远受北京中医院大学国学院邀请做题为《阅微知著——传统文化中的以小见大》的专题讲座。
家族成员
个人作品
书画作品
(仅收录部分作品)
期刊论文
书籍作品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清远其人性平和儒雅,待人从容诚恳,一如他的画风,敦厚雍容,内敛不事张扬。(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 评)
纪清远擅长人物画,作品多选材于历史故事和古诗词,画作流露出飘逸、含蓄、清雅的书卷气。(中国美术馆 评)
轶闻趣事
纪清远的画缘
纪清远的画家天赋是与他的祖先纪昀分不开的。对于这位清代第一才子,纪清远从不直呼其名,而是很尊敬的称其为“文达公”(纪晓岚死后御封的谥号)。说到纪清远的“画缘”,与当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有着很深的渊源。纪清远的二姑纪碧环嫁给了齐白石的公子齐良迟。由于这层亲戚关系,纪清远不到10岁就开始学国画,父亲经常带他到齐家玩,他的画得到了姑夫齐良迟的悉心指点。
祖父曾是革命人
纪清远的祖父纪堪颐去世于1953年新中国成立初期。1905年,张之洞搞洋务运动,祖父是第一批被派往海外留学的留学生之一。当时与祖父一同前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的留学生中包括阎锡山、程潜等后来风云一时的人物。祖父留学归来后不久,清政府就灭亡了。这之后,祖父又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中的武昌起义,加入了同盟会,参加了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护国战争。在抗日战争期间,祖父一直奔波于湖北、贵州省等中国南方省份,为革命事业尽着自己的力量。解放前,祖父吕振羽齐白石老人在西四北四条,利用吴禄桢、蔡锷祠堂,办了一所小学,以二人的名字后头的一个字,起名为石年小学。解放后,这所小学改名为西四北四条小学。
保护纪晓岚故居
纪晓岚故居阅微草堂已经修缮一新并接待着每天数以千计的游客,而这座著名的历史名人故居在当年广安大街修路时甚至一度面临着被拆毁的危险。当时,纪清远以一个平民百姓的身份向北京市政府不断写信,请求市委领导在城市道路改造中对故居给予“特殊照顾”,纪昀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深受蒋兆和影响
在纪清远20岁时,与年已70岁的蒋兆和同住北京一栋楼。当时蒋先生的女儿是纪清远父亲的学生,两家交往甚密,纪清远就时常拿着作品请教老先生。
后来纪清远又受教于周思聪。这位中国现当代杰出的女画家,最讲究造型,强调造型一定要准确。她的绘画笔墨运用水墨味很足。她让纪清远写生的时候,直接用毛笔,因为毛笔本身的表现力,是中国画的核心。纪清远通过多年的训练,很好地掌握了毛笔的笔性。
立志画好人物画
人物画的创作难度极大,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专业训练,尤其是对“结构”的掌握要求极高。站在水墨人物画前看画的每个人都是“专家”,因为,人物画是最敏感的,人们太熟悉画中的内容了。“似”与“不似”并非作者“解释”出来的,而是以人们基本的审美能力就能分辨出来。这点不同于山水画与花鸟画。
纪清远深受恩师蒋兆和的影响,除了注重文人写意笔墨的独立性的情趣外,他的作品还体现了人性化、人文化、全民化,最终融入了世界的大文化。同时,他沿袭了蒋兆和的创作手法,将西方写真写实手法转移到中国画中,再加入西画的素描,将明暗对比手法融入人物造型中。纪清远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环境,随时随地发现打动内心的素材,并很快把他们用画笔描绘出来。
纪清远努力通过画笔塑造生活中的老百姓。他认为,艺术不能完全脱离社会生活,也不能完全讲究形式,要强调时代特征与“人民性”。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参考资料
艺术简介.纪清远.2025-02-11
国家大剧院举办“纪清远、卢平、马小虎、纪根墨作品展”.中国国情.2025-02-12
水墨丹青映传承 “纪氏文心 艺术传家”画展开幕.光明网.2025-02-11
翰墨飘香 迎新纳福!小午邀您接福字、抢红包、迎新年!.澎湃新闻.2025-02-12
北京中轴线大讲堂.新浪微博.2025-02-11
国学院国学国医大讲堂邀请纪清远做《阅微知著——传统文化中的以小见大》专题讲座.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2025-02-11
纪晓岚第六世孙著名画家纪清远:才子遗风代代传.新浪.2025-02-11
纪清远:碧水青霜 高步独立.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2-11
纪清远:还原人物的文化精神.新浪收藏.2025-02-11
纪氏文心 艺术传家——纪清远、卢平、马小虎、纪根墨作品展.国家大剧院.2025-02-11
纪清远.北京文联网.2025-02-11
纪清远、卢平举办伉俪画展体育题材作品祝福奥运.中国美术馆.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