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雷击石

雷击石

雷击石(英文名称:fulgurite),又称闪电熔岩,是靠近地面的闪电击中山顶、沙漠、湖畔、河畔,瞬间以极高温将松散的沙粒熔化、胶结为炉渣状的岩石,常为杂乱排列的管状、棍状、树枝状集合体。管长一般不超过50厘米,管径小于5厘米。

雷击石的出现为人类探索自然界奥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标本,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成因

雷击石是瞬间高温对击中部位如泥土或沙等物体后,有序熔化、气化、又遇暴雨瞬时冷却产生的。发生雷雨天气时,云层携带的电荷与地面电荷相遇,即可能形成“落地雷”;当“落地雷”击中沙丘或砂岩露头,瞬间产生数千度的高温,将其中的相对良导体石英等进行有序的熔化、气化,有的被熔蚀,雨水又对其进行快速淬火冷却,从而形成玻璃质与新生矿物的混合体,这种混合岩石体就是闪电熔岩。闪电熔岩之所以非常罕见,比石陨石还少见,是因为其产生需要极为苛刻的条件,除“落地雷”外,还须有合适成分的土壤。一般说来,土壤中的二氧化硅的含量要在50%以上,氧化铝的含量要在20%左右才行,此外还要有湿润的环境,当砂岩被熔化后,雨水、雪水等可起到淬火和瞬间冷却的作用,否则闪电很可能会气化。

形状特征

雷击石由黑色玻璃质或玻璃质皮壳层非等晶质体组成,常为杂乱排列的管状、棍状、树枝状集合体。管长一般不超过50厘米,管径小于5厘米。

价值意义

雷击石的出现为人类探索自然界奥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标本,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相关事件

北京市

1995年6月2日,北京市顺义马坡村发生雷电时,潮白河河滩附近的铝质高压线被雷电击断。后人们发现,被截短了的2m高压线与河滩上的砂层被熔结在一起,形成一奇怪形状的深灰色混杂岩石,经确认这是由雷电落地形成的闪电熔岩。

邯郸市

2010年1月19日,肥乡县中油胡寨村的一位村民在村东田间拉玉米秸秆时,突然看见一道火光从天而降,落在身旁几十米远的地方,地上被砸出了几个坑,坑的直径约30厘米,坑周围的泥土和小麦草全被烧焦了。看到这个奇异的景象后,他赶紧跑回村叫来几位村民,拿着铁锹在火光落地点周围2米的范围内挖寻,找到了20多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头”。随后肥乡县科技局和气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对这些不明物体进行勘察,初步鉴定这些不明物体很可能是“ 玻璃陨石”。1月25日,北京天文馆石陨石专家专程赴现场考察。经鉴定,这些形状似龙角的“石头”并不是陨石,而是闪电冲击地面高温炙烤产生的一种特殊物质,但比陨石还要罕见。张宝林表示,这些“石头”中最重的达7公斤,排球大小,最轻的重100克左右,鸡蛋大小。外表呈浅绿色、酱黄色,形状颇像鹿角、龙角,外部有岩石和土壤包裹体,中间是呈发泡状的玻璃体,质地比较脆,整体看上去像烧焦的硫璃。经过鉴定,这些“石头”并非陨石,但科研价值确实很高。它们是由于闪电冲击地面高温炙烤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物质。在中国范围内,石陨石每年至少能有效回收一次,但这种物质要三四年才能回收一次。在北京地区,这种物质上一次出现是在几十年前,出现在顺义潮白河河滩上,因此它比陨石还要罕见,对地质、气象等科学研究及人类了解自然都有很高的价值。1月27日下午,他已经带着采取的少量“石头” 样本返回北京,随即将进行实验室研究,以分析这些“石头”的构成成分,为它们的来历和产生过程提供更为科学的解释。

参考资料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邯郸发现“龙角石头” 闪电炙烤地面而成(图).中国新闻网.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