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对中国冬季体育运动项目有全面管理的行政职能。中心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的体育方针政策,组织、指导全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发展,推动项目的普及与提高,并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设施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经营活动,为所属运动项目的发展积累资金。
2020年4月16日,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发布公告,宣布取消中国冰雪2019-2020赛季剩余未举办的赛事。
2020年12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首都体育馆改扩建工程、首都滑冰馆、首体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赛事中心和运动员公寓等4个冬奥项目完工。
2022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被列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名单》中。
主要职责
根据国家的体育方针政策,组织、指导全国冬季运动项目的发展,推动项目的普及与提高,并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设施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经营活动,为所属运动项目的发展积累资金。
机构设置
中心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
纪检审计办公室
督导办公室
国家队管理部
竞赛工作办公室
通报批评
2011年8月4日,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发布一则关于对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领导班子通报批评的通知。
2011年7月24日晚,国家短道速滑队在山东省青岛市转训期间发生严重内部冲突,部分运动员违反队规,外出饮酒,并未按时归队,在领队进行批评教育时发生冲突,少数队员追打领队和教练员,损坏驻地公共物品,凌晨又擅自集合队员,严重干扰了其他队员的正常休息。此事件的发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损害了国家中国短道速滑队的形象,同时也损害了中国运动员和中国体育的形象。
“冰坛”项目
2020年5月7日,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训练场馆之一的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冰坛”项目完成了冰壶训练冰场的浇筑,这也标志着该工程内的冰场浇筑全部完成。
“冰坛”总建筑面积为3.3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度为30.15米。该工程地上6层,地下一层,局部地下两层,包括两块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冰场,其中一层的冰场是标准冰壶训练场地,三层冰场是短道速滑训练场地。一至三层除冰场外,还包含科研教学用房、医疗康复用房、餐厅、运动员休息室等其他附属配套设施;四至六层为运动员的宿舍。5月4日,“冰坛”首块冰场——短道速滑冰场混凝土浇筑完成。
“冰坛”项目在严格把控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有序组织复工复产。
据介绍,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位于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从高空俯视像一个冰壶的横剖面,从侧面看其外立面就像是一道道短道速滑结束后的“冰痕”,因而有“冰坛”的别称。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后,“冰坛”除了继续作为国家队的训练场馆外,还将作为全民健身和推广普及冰上运动的场所使用。
获得荣誉
2022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被列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名单》中。
参考资料
首都体育馆改扩建工程等四个项目完工.今日头条-央视新闻.2020-12-29
共148个!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名单来了.新京报.2022-04-08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国家体育总局.2018-10-16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2022年部门预算.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2022-08-09
国家体育总局通报批评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领导班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2-08-09
北京冬奥会训练场馆“冰坛”完成冰场浇筑.新华网.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