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呼吸
光呼吸指的是植物的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和放出CO2的过程,光呼吸被认为是一个浪费能量的过程,主要生理功能是清除核酮糖-1,5-二磷酸加氧反应生成的毒性中间代谢物2-PG并回收部分碳素, 但该过程释放的CO2降低了植物的净光合效率
对C3植物来说,光呼吸是一个必需的生理过程,因为光呼吸缺陷的突变体在正常空气中是不能存活的,只有在高CO2浓度下(抑制光呼吸)才能存活,说明在正常空气中光呼吸是不可缺少的。
概念简介
植物的绿色组织以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为底物而发生的吸收氧、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此过程只在光照下发生,其生化途径和在细胞中的发生部位也与一般呼吸(也称暗呼吸)不同。
发现史
1920年O.瓦布格发现高氧分压降低光合速率。1955年J.P.德克尔观察到烟草叶片在照光停止后的短时间内放出大量CO2,称为“CO2猝发”。他认为这是光下发生的呼吸释放CO2过程的延续,并赋予这种呼吸以后来通行的光呼吸的含义。以后I.泽利奇等逐步阐明了光呼吸的机理,知道高氧分压下光合速率的降低是由于光呼吸过程中的O2消耗和CO2释放。
机理
光合碳循环中催化CO2固定的核酮糖-1,5-二磷酸(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同时具有加氧酶的功能,催化RuBP的加氧反应,生成磷酸乙醇酸和3-3-磷酸甘油酸(3-PGA)。
磷酸乙醇酸被磷酸酶分解生成乙醇酸,后者在乙醇酸氧化酶催化下氧化成乙醛酸。
乙醛酸经转氨反应变为甘氨酸后,由两个分子甘氨酸生成丝氨酸、CO2和NH3各一分子。这便是光呼吸的放CO2反应。丝氨酸以后转变为羟基丙酸,再被还原及磷酸化成为3-PGA,后者又进入光合碳循环。光呼吸的总结果是把每5个核酮糖-1,5-二磷酸固定碳原子的数目从5降为3.5(见图)。
种间差别
四碳植物如玉米、甘蔗、高粱等的光呼吸很弱,在光下只放出很少的CO2,它们的CO2补偿点也较低,只有2~5vpm〔1vpm=1/1000000(体积比)〕。三碳植物如小麦、大豆、烟草等的光呼吸较强,可达一般空气中光合强度的50%;它们的CO2补偿点也较高,可达40~60vpm。三碳植物光合固定的碳有这么大的部分通过光呼吸重新放出,便降低了它们的光合效率(见四碳植物)。
测定方法
因为光呼吸中吸O2、放温室气体排放与光合作用(吸CO2、放O2)同时进行,所以用一般的气体交换方法难于测定。可用的光呼吸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在光照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照光,出现CO2猝发,它的速率可代表光呼吸的速率;②使叶片在低O2(\u003c1%)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时光呼吸不进行,所以光合速率较高,其与常氧浓度(21%)下光合速率之差,可代表光呼吸速率;③将CO2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外推到CO2为零时,光合速率为负值,它代表光呼吸速率;④向叶片供应14CO2使之进行光合作用后,以无CO2的空气通过叶片表面,通过后含有呼吸时释出的14CO2,从光下与暗中释放的14CO2之差可以计算光呼吸。
生理意义
有几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光呼吸是有害的过程,它使植物损失有机碳和能量。而这种损失是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在有氧条件下不可避免地发生加氧反应的结果。另一种意见认为光呼吸有积极的生理功能,它使叶片在光很强而CO2不足的情况下,维持叶片内部一定的CO2水平,来避免光合机构在无CO2时的光氧化破坏;一定的CO2水平也可使RuBP羧化酶经常处于活化状态,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此外,光呼吸过程中还生成甘氨酸和丝氨酸,从而与氮代谢相联系。
参考资料
光呼吸.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9
光呼吸研究进展.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24-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