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漫水河百合

漫水河百合

漫水河百合是安徽省霍山县漫水河镇的特产,也是中国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种百合以其白色、鲜嫩、个大的特点而闻名,且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它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维生素和微量生物碱,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安神的功效。2005年,漫水河百合被批准为绿色食品,2011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形态特征

漫水河百合色白、肉嫩、个大、纯天然、无污染。其内含丰富的蛋白质、淀粉、果胶、维生素和微量生物碱,具有润肺止咳、清热安神之功效、对咳嗽咯血、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睡眠不宁等症有辅助疗效,食用为清补保健之佳品。此外,漫水河百合还含有蛋白质21.29%、脂肪12.43%、还原糖11.47%、淀粉1.61%,以及钙、磷、铁、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素,同时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如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这些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而且还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霍山县地处北纬31°03′—31°33′,东经115°52′—116°32′之间,属于大别山脉的一部分,平均海拔约为500米。该县地形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四种类型,其中中山占总面积的800平方公里,低山占814平方公里,丘陵占400平方公里,山间盆地占41平方公里。漫水河百合主要种植在海拔700米以下的中山、低山和盆地地带,这些地区的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非常适合百合的生长。

气候条件

漫水河百合偏好温暖而不喜欢高温,喜好阴凉而不喜欢过度遮蔽,喜好潮湿而不喜欢积水,能耐寒冷而不喜欢冰冻。百合的生长期对温度有一定要求,出苗时日平均气温应稳定在10.0℃以上;生长期则要求月平均气温在10℃至28℃之间;16℃至24℃的温度有利于竹秆的快速生长;24℃至29℃是最适合鳞茎膨大的温度;当温度超过30℃时,生长速度会显著减缓;超过35℃会产生高温危害,导致叶尖或整个叶片发黄甚至枯萎。霍山县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没有酷暑,气候温和,降水量充足,全年湿润,这为漫水河百合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气候条件。

历史沿革

漫水河百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神农本草经》,并在历代《本草》中有详细的描述。在霍山县,漫水河百合的栽培历史已经超过了百年,这一传统自清代以来就有记录。《六安地区志》和《霍山县志》均提到了霍山的百合栽培,并将其列为“地道药材名录”。漫水河百合传入霍山后,当地的农民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以种植百合为主要产业,并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种植和管理的经验,这些知识代代相传。

生产状况

漫水河镇拥有5万多亩的漫水河百合种植面积,2011年的产量达到了约5万吨,创造了10亿元的产值。随着漫水河百合产业的发展,当地农村居民的存款也在逐年增加,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农户数量已超过100户。

主要荣誉

漫水河百合在2005年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在2011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标准规范

保护范围

漫水河百合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定在安徽省霍山县的行政区域内。

技术标准

种源

漫水河百合的种源为当地有斑百合变种。

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或棕壤土,质地为沙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土壤pH值介于5.7至6.3之间。

栽培管理

种球

鳞茎重量至少为50克。

栽种时间

最佳栽种时间为9月下旬至11月中旬。

种植密度

每公顷种植密度不超过15万株,栽植深度应在8厘米至10厘米之间。

基肥

每公顷施用的有机肥料不少于37500千克

及时摘蕾

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花蕾形成初期应及时摘除花蕾,以抑制生殖生长,促进鳞茎迅速膨大。

环境、安全要求

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确保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采收

生长期应控制在300天以内,在6月中旬至8月底,当百合地上部分正常枯萎时进行采收。

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

鳞茎圆整,鳞片肥厚,抱合紧密,色泽洁白,单个鳞茎重量不低于50克;口感苦涩浓郁,香糯爽口,肉质脆嫩。

理化指标

水分含量不超过11%,可溶性糖含量不超过7%,淀粉含量不低于10%,粗纤维含量不超过0.60%。

安全要求

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安全标准。

使用规则

漫水河百合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者可以在安徽省霍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过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并报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漫水河百合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参考资料

霍山县漫水河镇:百合地里结出“幸福果”.央广网.2024-10-28

舌尖上的霍山,美味之旅不容错过(1) ——漫水河镇百合篇.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8

漫水河百合:缘何“春去春又回”?.中国网.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