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赫尔曼·何乐礼

赫尔曼·何乐礼

赫尔曼·何乐礼(1860年2月29日—1929年11月17日),德裔美籍统计学家、发明家和商人,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机械数据处理之父。他在1884年发明了打孔卡片制表机,基于打孔卡技术,开启了自动数据处理的时代。他的发明使用了机械二进制编码和半自动数据处理系统,这一概念在接下来的近一个世纪中主导了这一领域。

1896年,何乐礼创办了制表机器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后来成为IBM的前身之一。1911年,该公司与其他几家公司合并,组成了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omputing-Tabulating-Recording Company)。1924年,公司更名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成为20世纪最大和最成功的公司之一。

何乐礼对计算机的未来做出了许多正确的预见,并在1923年出版了关于计算机的著作。他的发明奠定了穿孔卡计算机的基础,获得了西方多个国家近50项专利,几乎垄断了这一领域的全部发明权。因此,他被誉为“数据处理之父”。

正文

赫尔曼·何乐礼(英语:Herman Hollerith,1860年2月29日-1929年11月17日),生于水牛城,德裔美籍的统计学家。基于打孔卡(punch cards)技术,他发明了打孔卡片制表机(Tabulation Machine),是电脑的前身。

人物生平

赫尔曼·何乐礼(Herman Hollerith)于1860年2月29日出生于纽约州布法罗

赫尔曼·何乐礼在1879年从哥伦比亚大学矿业学院毕业后,很快在188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中担任了他的老师威廉·特罗布里奇(William P. Trowbridge)的助手。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在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短暂任教,进行了空气制动器的实验,并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专利局工作。

在此期间,赫尔曼·何乐礼致力于解决自动化人口普查制表的问题。188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制表花费了七年时间完成。然而,由于1890年的人口普查旨在收集更多数据,一些人质疑这次普查是否能在1900年的下次普查之前完成。到了1890年的人口普查时,赫尔曼·何乐礼已经发明了一种机器,这种机器通过电子读取和分类按穿孔位置进行数字编码的穿孔卡片来记录统计数据。在1888年对两个竞争系统的测试中,赫尔曼·何乐礼的系统表现出色,仅用5.5小时就能将1万多人的人口普查数据制成表格,而他的竞争对手则分别需要44.5小时和55.5小时。这项发明在美国取得了成功,到1890年底完成了对人口的最终统计(62622250),并在两年内完成了所有数据的完整制表。然而,制表机在欧洲引起了更多的关注,被广泛用于许多统计目的。

1896年,赫尔曼·何乐礼在纽约成立了制表机公司,专门制造这种机器。后来,该公司经过一系列的合并,成长为现在的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赫尔曼·何乐礼于1929年11月17日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去世。

主要成果

基数排序

1887年,赫尔曼·何乐礼发明的一种非比较型整数排序算法,其应用场景主要是针对整型元素或关键字,尤其是自然数。对于字符串(如名字或日期)和特定格式的浮点数,可以将其值转换为整数后再使用基数排序。基数排序也是一种牺牲空间效率换取时间效率的排序算法,其排序过程可以看成是多趟计数排序

电动制表系统

赫尔曼·何乐礼发明了一种电动制表系统,即通过将每个人的普查结果打孔后记录在打孔纸带,然后利用机器自动计算孔洞的数量并生成表格,实现人口普查统计工作的机械化处理。这也让上一轮耗时7年的人口普查工作在6周内有了基础数据,并在两年半处理完所有数据,节约大概500万美元的费用。人口普查工作的巨大成功让何乐礼在1896年成立了制表机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赫尔曼·何乐礼华丽转身为成功企业家。

人物评价

赫尔曼·何乐礼是制表机的发明家,制表机是电子计算机的重要先驱。(Encyclopaedia Britannica评)

赫尔曼·何乐礼是一位古怪的天才和精明的商人,他发明了第一台使用打孔卡输入和处理数据的制表机,他的机器开创了现代信息技术时代,并为从IBM到大数据革命的一切奠定了基础。(HistoryTools评)

参考资料

Herman Hollerith.Britannica.2024-04-26

Herman Hollerith: The Forgotten Father of Modern Data Processing.historytools.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