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济川村

济川村

济川位于福建省仙游县石苍境内,古名“漈坑”,又名济水,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汉代古村落。济川地处仙游、永泰交界,古时仙游入永泰,就经过济川,迄今还留有一条千年古道。村内风光秀美,有千年古树樟抱榕、禹门奇观三级浪、宋代古塞石鼓山、汉桥古桂千里香等众多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济川村自汉至今,历史悠久,古迹甚多:有爱云古墓,千年古树樟抱榕,云顶古刹,宋井、宋桥,天堂宫妈祖庙,青龙桥,宇茂故居,云山书院,禹门三级浪、石官帽、石水勺……。这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不但可供旅游者欣赏,更有考古价值。

地理环境

济川村自汉至今,历史悠久,古迹甚多:爱云古墓,千年古树,云顶古刹,宋井、宋桥,天堂宫妈祖庙,青龙桥,宇茂故居,云山书院,禹门三级浪……。这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不但可供旅游者欣赏,更有考古价值。其中与宋桥相邻的“南国奇珍”樟榕合抱,被列入县级保护。济川因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故成立济川风景区筹备会,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济川风景区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笔墨,有叶飞“济川风光”的题词,有作家许怀中、陈汉武、画家周秀廷、林仁中等前来采风、作画,还留有许多游客的题咏,虽是鸿泥雪爪,却留下华章美文。近日台湾国际诗人林恭祖来济川旅游观光,对济川风光备加赞赏。过去的济川村系偏僻山村,交通不便,生活、生产资料均靠肩挑。改革开放后,面貌大有改变:耗资20多万元的徐溪大桥横跨徐溪两岸;3.8公里水泥公路横贯全村;三层的村部大楼矗立在济川村中心;三层十二间可容纳500多学生的教学大楼及四层教师宿舍均告落成。近四年,群众集资在该村坝塘实施“造福工程”,解决了135人的住房问题。此外,原建在徐溪溪畔的清代观音亭地势卑下,年久失修,已告塌,现移建隔头,亭边增筑莲池、喷泉,亭景更显美观。该村三级浪落差一百多米,解放初期群众集资在此地建立42千瓦水电站一座,解决全村照明、加工用电问题。大路边水库储水量达20万立方米,可灌溉百亩旱田。

经济

该村果树、林、木、竹、矿产资源丰富,单枇杷一项,栽植面积就达4500多亩,每年可收益200多万元,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屏山县(白石寨)叶砾石矿藏丰富,可以露天开采。投资六亿多万元的金钟水利枢纽工程,就座落在该村粗溪地带,该工程被称为莆田市的“后备水缸”,它对拉动该村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将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旅游

景点

济川村,隶属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石苍乡

深山藏古村,世人未曾识。济川处在福建仙游风光秀丽的万山丛中,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汉代古村落,古寨、古井、古桥、古树、古刹、古楼很自然地分布山间,散发着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

石苍济川,一个仅从名字听来就感觉很自然的地方。这里不仅有旖旎的原始风光,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有南宋乾道年间状元郑侨年轻就读的云顶岩寺,有宋代古寨石鼓山,有明建清修的林宇茂宅等。也因此,我国著名将领叶飞留下了墨宝“济川风光”。

儒、释、道在这里交融,耕读传统在这里发挥到极致,使得科第文化兴盛一时。时至今日,这里读书依旧蔚然成风,一个小小山村,走出300多位专家学者,2位博士后,5位博士,22位硕士。

济川古村

莆田市市区出发,沿着濑榜路西行,车进钟山镜内,便在崇山峻岭中穿行。

过钟山,进石苍,入济川。迎面第一座山,高耸云端,乃济川第一奇峰,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笔架山。此山有三峰,中为高,两为低,远眺酷似一巨型笔架,故得名。

笔架山下,一条名粗溪的溪流从西向东川流不息,群山倒映,层林尽染,如诗如画,同行的朋友皆道奇哉。

过金钟湖(金钟水库),不一会就到了济川村口,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大片鳞次栉比古民居,有股身处历史时空的错觉,只不过中间隔了两千年。

峰峦叠嶂,民居成片,秀美的景色让大家忘却两个多小时旅途颠簸的疲倦。

古稀老人林开崇热情为我们引路,老林很健谈,一路上如数家珍地为我们介绍济川的人文地理。

穿越千年寻幽古

悠悠千年古村落,济川留下诸多古迹,不少美丽的故事代代传诵。

“祭坑卿监无人识,云顶山前出状元”这一传说谶语,道出了济川的人杰地灵。云顶山也叫云顶岩,据说有石室十余处,曾有隐者栖于此,分别有化蟒岩、钓月湾、闻猿洞、眼云阁等雅称。山上有一古刹,名云顶岩寺,建于宋乾道年间,已近千年,寺内留有《云顶岩记》石碑,为明代状元柯潜游该寺时所作。状元亭是为纪念南宋状元郑侨而建的,现存一雕刻着郑侨骑马出行的石刻。历史记载,郑侨生于兴化县,少年时在此读书,赵昚时,北上杭州市应试,考中状元。

村中一宋代古井千年不竭,依旧甘甜爽口。据载为宋治平三年(1066)挖掘,深39.5米,井沿有圆形栏杆,井口直径100厘米,高70厘米,井围上有宋代刻字。另一宋代古桥也保存完好,单墩二孔,刻有石桥铭,应为1067年左右建。

历史遗迹

在村部边,有一宋代天堂宫,祀妈祖,有明代建筑原构。庙内匾额“护国庇民”系明代进士、尚书林尧俞所书。在深山中建有海神庙,足见妈祖精神深入人心。天堂宫斜对面的山麓,一片古民居边,有株已编入《中国旅游奇观》的“南国奇珍”樟抱榕古树,高20多米,直径3米多,胸围达十一米,冠径20多米。因此树中为榕树,两旁为香樟木,恰似“一身两臂同根生”,又称“合欢”。据介绍,像这么大的双生树,全国仅发现两株。

而云顶岩前的郑氏书堂遗址更是见证了济川农耕文化的兴盛。书堂为梁陈时来莆开学的南湖三兄弟郑露之弟郑淑所创,他由广化寺前的南湖迁居于此后,开堂收徒讲学,广育人才,为济川悠远深厚文化积淀写下绚丽的一笔。

自然资源

过去的济川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村民的生活生产资料都得靠肩挑。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这个小山村,村民出行有了水泥路,看上了有线电视,日子越过越好。

近年来,这里更因正在建设中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金钟水利枢纽工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济川这个千年古村落,古村逐渐热闹起来,不时还有游人来探访。

金钟水库,被誉为莆田市的“第二水缸”,建成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莆田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是莆田建设现代化工业、港口和旅游城市的理想供水水源点。水库大坝就位于大樟溪支流粗溪中游,即济川村金钟自然村溪段上,坝址上游控制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建成后坝高97.5米,将拦蓄粗溪上游年来水量2.18亿立方米的水源。

库区群山环绕,山势耸拔雄伟,奇峰异石多姿。济川人已把未修好的水库起了个很诗意的名字“金钟湖”,只待水库修好后开辟水上旅游项目。

文化名村绘美景

历史文化名村是活着的历史,一部浓缩的地方史。

济川西毗菜溪岩(距10公里),北接永泰青云山(距30公里),南邻麦斜岩、九鲤湖(距15公里),东连湄洲岛(距55公里),随着仙游旅游公路的贯通,加上众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给济川历史文化名村特色旅游发展带来机遇。济川人没有坐失良机,已成立风景区筹备会,近十年来,已为旅游投入千万元,用于修路、修缮文物等。

在探访中知道,济川已在筹划未来美景,争创福建省乃至全国的特色景观旅游名村。规划中的特色旅游有:利用屏山等四个宋代古寨,建成让游客体验返朴归真的休闲区;利用罕见的金钟温泉,建成温泉疗养区;利用茵香种植园、数千亩天然林,包括冰川时期古植物桫椤、珍稀植物红豆杉、珍奇动物金豹、白鹤等建成自然生态区;利用金钟水库蓄水后形成的壮丽风光,开展高峡平湖之旅;利用将军城至五星二十公里奇特溪道,开辟漂流健身运动。此外,还可利用济川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红色之旅。

如今的济川,虽历经千年沧桑,却更加奋发勃勃生机,村前小河依旧流水潺潺。再次站在村口,望着这个古老的村落,耳畔传来小学子朗朗的读书声,已不知身在现代还是古代。

获得荣誉

2008年1月,济川被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2014年3月,济川入选国家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成为莆田市首个获此殊荣的乡村。

2014年11月,济川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莆田市首个获此殊荣的乡村。

2019年12月31日,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参考资料

住建部公布第六批17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财经--人民网.人民网.2021-05-1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的通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