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鮡
中华(学名:Pareuchiloglanis sinensis)是辐鳍鱼纲鲇形目𬶐科𬶐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云南金沙江、四川大渡河、甘肃白龙江等地,体长可达14公分。其种加词“sinensis”意为“中华的”。
形态特征
背鳍条i-5;臀鳍条i-4;胸鳍条i-13—14;腹鳍条i-5。
体长为体高的5.6—7.3倍,为头长的3.6—5.3倍,为尾柄长的4.3—5.7倍,为前背长的2.7—3.4倍。头长为吻长的1.9—2.3倍,为眼间距的3.7—4.4倍,为头宽的0.9—1.2倍,为口裂宽的2.2—3.2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8—2.7倍。
鼻须刚达或超过眼前缘;颌须末端尖细,刚达或略超鳃孔下角。鳃孔下角的位置有个体变异,一般与胸鳍第1—3分枝鳍条的基部相对,有时可及胸鳍第一不分枝鳍条的上基。上颌齿带中央有明显缺刻。齿尖形,外列较粗壮,尤以下颌齿为甚,但齿冠不侧扁。上唇或口侧有小乳突散在,下唇及胸部无显著的乳突,仅表现为皮肤较粗糙。
背鳍平卧时,鳍条末端与腹鳍基后端相对或略后,起点距吻端相当于至脂鳍起点或稍后。脂鳍基约等于前背长。臀鳍起点距尾鳍基小于或等于距腹鳍起点。胸鳍显著不达腹鳍起点。腹鳍刚达肛门。肛门至臀鳍起点近于至腹鳍基后端。尾鳍微凹。
周身灰色,腹部略淡,尾鳍黑色。
分布范围
中华𬶐主要分布于云南金沙江、四川大渡河、甘肃白龙江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省。
物种鉴别
中华𬶐与前臀𬶐的主要鉴别特征在于前者之臀鳍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小于至腹鳍起点的距离,后者反之。前者尾柄高大于前鼻孔至眼前缘距离后者反之。前者脂鳍基末端至尾鳍背侧起点的距离小于尾柄高,后者反之。据主成分分析及显著性t值检验结果,中华𬶐与前臀鮡应是两个不同独立种。两物种形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游泳等行为有关的性状特征上,而且也是对不同小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