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稠密物质(Warm Dense Matter,简称WDM)是一种存在于宇宙星体、地球地幔内部以及实验室核聚变内爆过程中的特殊物质形态。这种物质的特点是热能介于费米能之下或略高于费米能,且电子处于部分电离、部分束缚的状态。尽管已经有一些压力电离模型被提出,但尚未有一种理论能够完美描述温稠密物质的性质。

特征

温稠密物质是一类广泛存在的物质,其特点是热能小于或稍超过费米能状态。它位于通常的凝聚态物质和高温完全电离等离子体之间的过渡区域。在这种状态下,物质的电子既未完全电离也未完全束缚,而是处于一种中间状态。温稠密物质的组成包含自由电子、束缚电子、离子、原子、分子及其形成的束团,通常处于高压状态。此外,温稠密物质还具有一般物质所不具备的高能量密度特征。

理论研究

针对温稠密物质的性质,已有多种压力电离模型被提出,如SP模型和EK模型。这些模型虽然提供了初步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挑战。希瑞克斯塔等人通过比较这两种模型,发现EK模型预测的有效电离势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降低,这可能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温稠密物质的状态方程、电导系数、热导率和离子辐射等性质。然而,EK模型并非完美无缺,实验数据显示其与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致,这反映了等离子体内电离过程的复杂性。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强调,我国在温稠密物质研究方面尚缺乏一些关键设备,如千电子伏特以上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目前,中国的研究主要依赖于神光Ⅱ和神光Ⅲ原型激光器来探索温稠密物质的状态方程等基本问题。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人员从量子统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温稠密物质的电离度、等离子体相变化学势、自能等物理量,并使用密度泛函和Green函数方法推导出状态方程和输运系数。为了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通常需要借助第一性原理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应用前景

温稠密物质在热核聚变能源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实现可控核聚变的技术路径主要包括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ICF)。后者尤其适用于国防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的基础科学研究。在ICF过程中,目标球体内的燃料受到压缩后形成温稠密物质,因此,对温稠密物质特性的深入了解对于推进相关研究至关重要。此外,ICF研究所需的高功率、大能量纳秒脉冲激光器以及超短、超强皮秒和飞秒激光器也为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条件。这些设备不仅对ICF研究有着深远意义,还能促进天体物理模拟实验室的建设、超高能精致台式加速器的研究、地幔特性和成矿机理的探究以及超高能核物理的研究。贺贤土指出,高能量密度物理是当前国际上迅速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在中国,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计算研究中心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涵盖了高能量密度状态下物质特性、强场下的原子电离、带电粒子加速、可压缩流体湍流与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的研究,以及相关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开发。2012年10月,该中心主办了一次高能量密度物理国际会议,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学者参与,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

参考资料

高温稠密物质的多尺度动力学研究.百度学术搜索.2024-10-27

X射线汤姆孙散射在温稠密物质研究中的应用.百度学术搜索.2024-10-27

强粒子束产生温稠密物质热力学状态估计.百度学术搜索.202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