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条衣
七条衣,又称七条、七条袈裟或七条衲衣,是僧装的一种。由于其福田相有七条,因此得名。音译为郁多罗僧、优多罗僧、优哆罗僧、郁多罗僧伽等。它是三衣之一,通常作为常服中最上层的衣服,也被称为覆左肩衣。在举行斋、讲、礼、诵等活动时,僧人必须穿着七条衣,因此它也被称作入众衣。此外,它的价格介于其他两种衣物之间,有时也称为中价衣。
制作过程
制作七条衣的过程包括裁剪二长一短共二十个隔片的布块,并通过倒针反缝的方法进行缝合。如果财力有限难以完成,可以采用揲叶法,即将外叶覆盖在未切割且没有田相的缦衣上。肘量的标准通常是长五肘宽三肘,但由于个人身高的差异,具体尺寸会有所不同。按照佛教的规定,现代使用的由绫罗锦绣制成的七条衣是不符合规定的。佛制规定,衣服的材质应选用已经经过世俗使用的旧布,新丝绸则被禁止使用。《四分律羯磨疏》指出,现今广泛采用的绢绸对生命造成了伤害,因此受到限制。在印度次大陆及其周边地区,人们普遍不再使用由绢制成的袈裟。使用华丽的锦衣源于宫廷的馈赠,逐渐形成了这种习惯。《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第七卷记载了唐太宗赠送玄奘的衲袈裟,这件袈裟是由彩色织成,红绿相间的图案非常华丽。
文献记录
最早的文献记录出现在唐代诗人张籍的《送闽僧》诗中:“修行四分律,护净七条衣。”这首诗歌提到了七条衣在佛教修行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其洁净的保护。
参考资料
七条衣.foxue.bmcx.2024-11-26
寺院的僧服,既清净又庄严,你知道有几种吗?.baijiahao.baidu.2024-11-26
关于僧人的穿着有哪些讲究.shaolin.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