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发糖多孢菌为诺卡氏菌科、糖多孢菌属其中的一种细菌,菌落薄,隆起或凸面,通常略皱,粘液或胶冻样,中央有稀疏白色气丝丛。基丝直径0.4-0.6微米,有分枝,部分断裂成诺卡氏菌形杆状体,通常菌落边缘不断裂。分离自天然发热的甘蔗渣。见于中南美、印度等地。用于实验和科研检测用,属于菌株类。
资源
资源名称 披发糖多孢菌
数据标识符 yaoyongwei_1511C0004000000391
关键词 CPCC 200578;糖多孢菌属 hirsuta;研究
负责单位名称 中国药用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地址天坛西里一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最近更新日期 20081212
资源类目名称 放线菌;假诺卡氏菌科;糖多孢菌属
资源分类标准名称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资源分类与编码表
资源分类版本号 1.0
安全访问控制 公开
形态特征
菌落薄,隆起或凸面,通常略皱,黏液或胶样,中央有稀疏白色气丝丛。基丝直径约0.4~0.6?m,分枝,部分断裂成诺卡氏菌形杆状体,通常菌落边缘不断裂。气丝直径约0.5~0.7?m,特征性地断裂为珠状孢子链,时常由空菌丝隔开。孢子链圈环状或松敞螺旋形,2~3圈。孢子园至卵圆形,大小约0.5~0.7?m×0.7~1.3?m,由带直或弯曲毛发的鞘所包围。在空鞘上易见毛发状结构。在各种培养基上气丝白色,基丝无色至淡黄色。胞壁IV型。不含枝菌酸。在酵母精麦芽精琼脂内产生黄色可溶色素。,
性状特征
细胞壁Ⅳ形。不含枝菌酸和诺卡枝菌酸。能降解腺嘌呤、黄嘌呤、弹性硬蛋白(可能有致病性)。对溶菌酶敏感,耐艮他(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等;对利福霉素略敏感;万古霉素作用更强。\u003cBR\u003e大部分离株10℃不生长;25-50℃生长;产生气丝适温37-40℃。利用葡萄糖、木糖、鼠李糖、果糖、蔗糖、棉子糖、肌醇、甘露醇以及半α-乳糖、乳糖、甘露糖、纤维二糖、海藻糖、丙三醇、山梨醇、赤藓糖醇、侧金侧醇、柠檬酸钠、琥珀酸钠、苯甲酸盐;不利用阿拉伯糖以及松三糖、酒石酸钠。
形态描述
菌落薄,隆起或凸面,通常略皱,粘液或胶冻样,中央有稀疏白色气丝丛。基丝直径0.4-0.6微米,有分枝,部分断裂成诺卡氏菌形杆状体,通常菌落边缘不断裂。气丝直径0.5-0.7微米,特征性地断裂为珠状孢子链,时常由空菌丝隔开。孢子链圈环状或松敞螺旋形,2-3圈。孢子圆形至卵圆形,0.7-1.3×0.5-0.7微米,由带直或弯曲毛发的鞘所包围。在空鞘上容易看到毛发。原著者还研究了此菌菌丝和孢子的细微结构。在各种培养基上气丝白色。基丝无色至淡黄色。在酵母精麦芽精琼脂内产生黄色可溶色素。
讨 论
代表菌株:NCIB11079 = CBS420.74=ATCC27875=NRRLB-5792,分离自天然发热的甘蔗渣。见于中南美、印度等地。
产品
产品名称:
披发糖多孢菌
拉丁文名称:
糖多孢菌属 hirsuta
产地:美国ATCC,国产
上海丽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业销售各类进口,国产菌株,菌株种类多达七千多种。
学术研究
糖多孢菌属的多相分类
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在分类学上属于细菌域,放线菌门,放线菌纲,放线菌目,假诺卡氏菌科中的一类形态相似的微生物。它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在河流和湖泊中也有分布。糖多孢菌属放线菌是一类安全的生物资源菌。该属的许多成员都能产生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目前该属成员不多,但仍有较大潜在的理论和实际研究意义。1糖多孢菌属的建立及研究现状1975年,Lacey和Goodfellow第一次提出了“糖多孢菌属”的概念。他们从甘蔗渣中分离得到了一种好氧、不抗酸、基丝断裂、气丝断裂成包在鞘内的孢子、细胞壁IV型的革兰氏阳性菌,命名为披发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hirsuta)。他们发现从甘蔗渣中得到的这类菌和与之对照的诺卡氏菌属、分枝杆菌属等诺卡氏菌型放线菌的形态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他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属。自从1975年建属至今,已经有效发表了10个种[2,3],结果如表1所示。模式种为披发糖多孢菌。这个属的特点是基丝生长发育良好,分枝,菌落中心的基丝断裂,气丝不分枝,断裂形成球形孢子链,时常有空菌丝间隔,孢子圆形...... ( 《微生物学杂志》2007年第01期 作者:吴冬冬张建丽)
参考资料
吾喜杂志.wuxizazhi.cnki.net.201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