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曲
阿那曲最初是一种唐朝诗歌形式,后来被用作词牌名。这种词牌分为两种格式,一种是平仄两体,另一种是单一的仄韵七言绝句体。
历史沿革
阿那曲原本是天宝的一种声诗名称,后来发展成为词牌。这一词牌最早见于《全唐诗·附词》和《词律》卷一。据《太平广记》记载,开元年间,杨贵妃的侍女张云容曾在绣岭宫独自表演《霓裳羽衣》,杨贵妃为此赋诗一首,这首诗就是以阿那曲的形式流传下来的。《阿那曲》这个词牌的名字可能来源于舞蹈的姿态。明朝学者杨慎在其著作《词品》中提到,唐朝将仄韵绝句用于音乐创作,称之为《阿那曲》,而宋代则称为《鸡叫子》。然而,宋代的《鸡叫子》在平仄方面与阿那曲有所不同,而且杨慎引用的宋朝杜衍的作品,在《全宋词》中被认为是后人的修改版本。此外,杨慎还指出,《阿那》和《纥那》都是当时的曲名,它们的发音随着地方方言的不同而变化。杜文澜在修订《词律》时提出,阿那曲可能是《纥那曲》的变体,但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词律》将杨贵妃的作品列为正体,这是一种仄韵七言绝句,其平仄并不严格限制,共有三个仄韵。
格律特点
阿那曲有两个不同的格式。其中正体为单调二十八字,共四句,包含三个仄韵。后两句需要对仗。杨贵妃的《阿那曲·罗袖动香香不已》是这个格式的典型例子。另一个变体也是仄韵七言绝句,但它采用的是平起的方式,后两句没有形成对偶关系。朱淑贞的《阿那曲·梦回酒醒春愁怯》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格律对照
正体
```
罗袖动香香不已,
红蕖袅袅秋烟襄。
轻云岭上乍摇风,
嫩柳池边初拂水。
```
变体
```
梦回酒醒春愁怯,
宝鸭烟销香未歇。
薄衾无奈五更寒,
杜鹃叫落西楼月。
```
典范作品
杨贵妃《阿那曲·罗袖动香香不已》
朱淑真《阿那曲·梦回酒醒春愁怯》
许嗣隆《阿那曲·春闺》
参考资料
阿那曲.汉语.2024-11-03
阿那曲.今日头条.2024-11-03
赠张云容舞.电子课本网.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