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锦星是中航民用航空电子有限公司航空工业成飞的副总工程师,同时也是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和歼7系列飞机的主管总师。他负责中航工业成飞军机和外贸机的开发、制造技术以及生产交付。方锦星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获得者,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成都市劳模和市优秀共产党员。

简介

方锦星,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歼7系列飞机主管总师。负责中航工业成飞军机、外贸机的开发、制造技术、生产交付,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成都市劳模、市优秀共产党员。

1968年,方锦星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自动器专业。历任技术员、工艺组副组长、车间副主任、主任、专业厂副厂长、汽车部副部长、航空工业成飞科协常务副主席、科技处处长、公司副总工程师等,先后主持参加了六个机型的开发研制,其中主管的四个机型,从1995年至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累计创销售收入70亿元,出口创汇近3.5亿美元,为保持发展国内军机市场以及中航集团技术走向世界和出口创汇做出了重大贡献。

飞机情结

方锦星出生于1945年11月,从小对神奇又神秘的飞机情有独钟:“小时候,每次看到飞机,都好想揭开其中的奥秘。 ”当时国家号召优秀高中毕业生积极投身国防事业,1963年,正在太仓沙溪高中读高三的他便下定决心:“高中毕业时我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考不上大学,我就去上海市某军用机场工作,还是和飞机打交道。 ”当年,他如愿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自动器专业,大学毕业后被分至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航空工业成飞工作,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我刚到成飞时,正赶上歼-7改型设计,能见证歼-7系列的发展,真是太高兴了!”说起歼-7系列飞机,方锦星如数家珍。他介绍说,歼-7系列飞机经过不断地改进改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不仅曾是我国空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的主力装备,同时也是我国生命周期最长、改型种类最多、出口数量最多、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飞机。

创造歼-7“神速”的主管总师

作为歼-7GB总设计师、歼-7系列飞机主管总师,方锦星曾先后主持参加了六个机型的开发研制,其中主管的四个机型,为发展国内军机市场以及中航集团技术走向世界出口创汇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架飞机涉及十几个产业链的数万个产品,每型飞机的设计定型需要反复试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歼-7在研制过程中,却创造了一个飞机研制史上少有的速度:用两年多时间完成了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定型的全过程。

其实,在方锦星的带领下,歼-7还创造了一系列“神速”:歼-7G型飞机配套的成品雷达和头瞌准具是空军第一次采用招标方式确定成品研制厂家,方锦星和他的团队只用了四个月就顺利完成了选型试验、试飞任务;歼-7G型外贸飞机从签订合同到首批交付间隔时间仅半年,但方锦星带领参研人员日夜兼程如期完成;歼-7G型飞机确立为八一表演队表演机后,方锦星带领团队从表演机状态确定到发图、试制、鉴定、交付只花了六个月。

“平民老总”

方锦星常说“作为一名老兵,最高兴的就是能为航空事业多干几年。 ”现在,他是中航民用航空电子有限公司航空工业成飞副总工程师,虽然已年过六旬,但他依然奋战在工作一线。

中航集团人员透露,平时大家都喜欢称他“平民老总”,这是因为他喜欢和大家战斗在一线,亲自指挥推进每一个研制环节的进展。他的加班加点多得难以计算,为解决现场问题,他常常和大家一起干到凌晨。试制现场的同志们经常感慨地说:方总,真是我们“总”——总是和大家摸爬滚打在一起。

被誉为“平民老总”的方锦星最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关注他们的成长。中航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别看方总年过六旬,他可时刻保持着“年轻态”!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晨跑、游泳,每年公司组织春季健身跑,他总是积极参加,还曾多次在省、市领导干部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当然,最让年轻人感动的是,这位在航空领域叱咤风云的专家对家人却有着满腔柔情,他是如此深爱着他的家人,尽管他的时间历来都要“掰”着用,但只要可能,他总会挤出时间陪陪老伴和外孙。大家公认的是,方总只要和家人在一起,他的笑容最灿烂。

激情奉献

春去秋来,转瞬近四十年,方锦星实践着“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在于激情;事业在于奉献”的人生格言,抒写着人生无悔的答卷。

歼-7G型飞机研制经费少,周期短,却是关系航空工业成飞稳定发展不可缺少的机型,对拓展国内外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是中航工业成飞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歼7G型机飞机主管副总工程师方锦星,始终站在研制第一线,激情奉献,迎难而上,把使命扛在了肩上。

1993年,歼7E型飞机设计定型后,方锦星副总工程师就组织参研人员对歼7飞机改进改型的关键技术进行预研。中航工业成飞先后投入3架试验机与外方开展雷达验证评估试飞。5年时间里,飞行近550架次,完成了对国外3种雷达的验证评估试飞和关键技术的验证。表现了一个飞机主管总师对市场、客户的特殊理解和特别关注。

前期的预研和市场开发,赢得了军方的理解和支持。2001年8月22日,歼-7G型飞机通过立项。2002年3月正式进入样机试制阶段。仅3个月时间,完成了飞机零件、成品配套、飞机部装、总装,6月28日实现首飞。首飞一年多,又完成了飞机调整试飞、火控雷达和头盔瞄准具的选型、设计定型鉴定试验、试飞和部队适应性试验等。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定型的全过程,创造了飞机研制史上少有的速度!

歼7G型飞机配套的成品雷达和头瞌准具是空军第一次采用招标方式确定成品研制厂家,是关系到歼7G型飞机研制成败的关键。方锦星深感责任重大。他带领有关人员做好选型成品的各项地面试验和试飞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仅四个月时间,顺利完成选型试验、试飞任务。这是一个飞机专家一切为了客户的坚定选择。

歼-7G型外贸飞机,从签定合同到首批交付仅半年时间。顶着风险投产的巨大压力,方锦星带领参研人员采用并行工程,科学管理,日夜兼程,顽强奋战,再次创造了飞机研制史上的新速度!

现场指挥,最能反映一个主管总师的事业心。随着空军对歼7G型飞机提升的要求,试制工作也面临许多改进。方锦星洞悉军机试制的各个环节,他带领参研人员,加强对飞机试制规律的认识、理解、掌握,制订周密、科学、切合实际的试制计划,建立健全各组织体系的管理程序、制度和办法,组织相应的评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地推进了歼-7G型机试制。

“激情进取”是方锦星的座右铭。歼7G型飞机确立为八一表演队表演机后,为做好改进改型工作,方锦星和参研人员日夜拼搏,表演机从状态确定到发图、试制、鉴定、交付只花了六个月,满足了空军的急需。

瞄准市场,瞄准客户。永不满足,永远追求。方锦星又带领参研人员承担起对歼7系列飞机新的改进、改型,这将进一步提高歼7系列型飞机的综合效能,也为企业创造新的效益。

方锦星注重科技攻关,他总是强调以科技为先导智能,组织推动型号生产。对质量,他更是放在重中之重,倾注大量心血。他坚持深入现场,呕心沥血,指挥推进每一个环节的进展。为解决现场问题,经常和大家一起干到凌晨。他的加班加点难以记述。试制现场的同志们感慨地说:我们的方总啊,是一线指挥的老总,和我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他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航空工业成飞总经理罗荣怀称赞方锦星“为公司型号发展、技术发展,竭尽全力,功不可没!”

被誉为“平民老总”的方锦星,他不但待人真诚、谦和,热情、直率,也无时不关注青年一代的成长,乐意同青年人交往、谈心、沟通。他始终保持一颗激情、年轻的心。他对事业的奉献、对工作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深深地影响着周围的同事和年轻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他酷爱文体活动,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晨跑、游泳,积极参加公司每年一度的春季健身跑,曾多次代表公司参加省、市领导干部乒乓球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方总深深地爱着他的家人,他常常为因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和家人团聚而感到愧疚。他尽量挤出时间陪陪老伴和外孙,每次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那样的开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然年近六旬,方锦星依然迸发着生命的激情。激情渗透在他坚毅的脸庞;激情渗透在他匆匆的脚步;激情渗透在他指挥科技攻关;激情渗透在他全部的生活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