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抗,相传其为三国时期人物,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马超家族后人。
在《三国时逃过灭门大祸,马超后代扎根亚美尼亚》一文中,马抗作为马超的堂弟,在马超起兵对抗曹操失利后,整个家族被诛杀,马抗便跟随父亲从凉州一路向西逃到里海。后投奔波斯的属国亚美尼亚。在亚美尼亚,马抗因战功获得国王的欢心,便赐马抗姓马米科尼扬。此后马米科尼扬家族带领当地百姓奋起反抗波斯的压迫,成为亚美尼亚的民族英雄。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市中心,则矗立着马米科尼扬的雕塑。
“马抗”一名,目前在有关三国时期的各类史料中并无记载,因此真实性存疑。
人物来源
公元5世纪的《亚美尼亚史》记载,迁入亚美尼亚的始祖是Mamgon,是被称为“Chenk”的地方的贵族,后世有学者认为“Chenk”就是古代中国,这也是亚美尼亚马米科尼扬家族来自中国的原始出处。但东方学家H. Skold认为Chenk并非指中国,而是一个居住在锡尔河的突厥族群。H. Svazyan认为Chenk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马米科尼扬可能来自巴克特里亚。
而“马抗”一名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的《栽花插柳堂杂草》,该书作者为历史学家苏仲湘,在书中他认为阿尔达希尔一世统治时期在公元226—241年,特尔达特二世统治时期在公元217—238年,因此,马抗来到亚美尼亚的时间相当于中国的三国时代,而且都在马超家族被诛之后,时间相当。如果再参照他的姓氏、全家被诛和被中国皇帝追缉等情况,那么马抗为马超后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事迹
逃向里海
在马超兵败后,马抗随家族数十口,向西逃匿,一路到达西海(即里海)。
定居亚美尼亚
马抗及其亲族继续被中国皇帝追杀,并曾派特使来到波斯,并扬言如波斯不交出马抗,就对其发动战争。当时波斯萨珊王朝的君主阿尔达希尔一世不想交出马抗,也不想因此得罪中国,就让马抗投奔其属国——亚美尼亚。马抗最终来到亚美尼亚,并被国王特尔达特二世收留。此后,马抗因战功获得亚美尼亚国王的欢心。于是,国王就按亚美尼亚姓氏的习惯,赐马抗姓马米科尼扬,而亚美尼亚的马氏家族从此开始。
后代助亚美尼亚独立
公元五世纪中期,为加强对亚美尼亚的统治,波斯当局强迫亚美尼亚人改信波斯人信奉的玛达教(琐罗亚斯德教的分支),引起了亚美尼亚民众的强烈反对。公元450年,东亚美尼亚出现全民起义,起义军的统帅就是马抗的后代瓦尔丹-马米科尼扬。起义遭到波斯当局的残酷镇压。公元451年,双方在阿瓦赖尔(现伊朗境内)进行决战。在战前的誓师大会上,瓦尔丹-马米科尼扬说:“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这句话后来成了亚美尼亚人家喻户晓的名言。决战打得十分惨烈,双方死伤惨重,瓦尔丹-马米科尼扬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波斯当局也做出了让步,不再要求亚美尼亚人改信玛达教。
482年,东亚美尼亚在瓦尔丹·马米科尼扬的侄儿——瓦安·马米科尼扬的领导下,再次爆发了反对波斯人统治的起义,最终迫使波斯当局签署和约,使亚美尼亚实际上恢复了自治地位。从此,瓦尔丹和瓦安-马米科尼扬就成了争取亚美尼亚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英雄。
1991年亚美尼亚独立后,还设立了“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勋章,表彰为争取国家独立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中亚一些国家也有许多马米科尼扬家族的人,而且在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成立了马米科尼扬家族联谊会。
传播
21世纪来出现了更多与马抗相关的内容,2006年发表的《三国时逃过灭门大祸,马超后代扎根亚美尼亚》一文也表述马抗为马超后人,其父亲为中国的一位国王,名叫阿尔博克。2013年出版的《中国通史悬疑档案》一书中也再次传播了该观点,之后这一历史传言又经过了网络的传播,出现了大量相关文章,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发表的《亚美尼亚——丝绸之路上的合作伙伴》、北方网发表的《马超后代逃过灭门大祸扎根亚美尼亚》等,在网络与出版物的双重推动下成为了如今的历史领域传言之一。
参考资料
扶风---马姓的发源地.扶风县人民政府.2024-04-01
马超后代逃过灭门大祸扎根亚美尼亚.北方网.2024-01-11
三国时期逃过灭门之祸 马超后代在亚美尼亚?.新浪网.2024-01-12
亚美尼亚——丝绸之路上的合作伙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4-01-11
5-13世纪古亚美尼亚史料里的中国和中国人【译文】.微信公众平台.2024-03-30